臺大BIM研究中心
  • 首頁
  • 關於BIM中心
    • 組織成員
    • 歷年活動
  • BIM專欄
    • 營建知訊列表
  • 出版/媒體
  • 教育活動
    • 年度訓練計畫
    • 學員回饋
    • BIM for Owners
    • 訓練活動
    • 研討活動
    • 開放式課程
  • 相關連結
    • 合作夥伴
    • 國內外 BIM 網站
  • 聯繫訊息
  • FB粉絲頁
  • 台灣BIM聯盟
  • 營建知訊列表

[營建知訊轉載] 新一代土木工程師的資訊教育 康仕仲 (2013.5)

5/1/2013

0 評論

 
康仕仲  國立臺灣大學 土木工程學系副教授
 
資訊技術  未來必備技能
 
土木工程是創造文明的工程。土木工程師的職責就是利用各種科技,將人們的生活環境建構得更方便、更舒適、更文明。過去數百年間,土木工程師利用力學的技術,逐步打造出適合居住的現代環境;然而,隨著資訊科技的快速發展,土木工程師無可避免地需要利用各類資訊技術來解決問題,並防範各類災害。但反觀目前土木工程師的資訊教育,似乎並不足以支撐工程師的未來角色。
在本文中,筆者除了分享最近拜訪的美國卡內基美濃大學(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其土木環境工程系中擁有完整的資訊教育;同時也將說明臺大土木系相關資訊課程及其背後的思維。希望能藉此文拋磚引玉,引發更多的討論,培育出新一代的土木工程師。
 
先進設施系統  令人印象深刻


筆者於今年(2013)4月到訪位於美國匹茲堡、著名的卡內基美濃大學,會見了新任工學院院長James Garrett,並在四天的參訪行程裡深入拜會土木環境工程系的三位教授:Burcu Akinci, Mario Berges, 和Hae Young Noh,對於該校土木環境工程系先進的研究思維以及完備的資訊教育,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
Picture
Carnegie Melon University(卡內基美濃大學校園一景)
此行主要拜訪了「先進設施系統」(Advanced Infrastructure System, AIS)研究群。該團隊利用資通訊科技,來發展各類公共設施所需的自動化系統。其研究領域包含智慧交通工程、建築資訊模型、通訊網路、電力設施等。透過這些研究,卡內基美濃大學的研究人員希望將傳統的設施系統智慧化及自動化,讓這些設施能夠透過各類感測器,時時地擷取資料,並同步傳輸到後台的評估系統,不間斷地經由感知技術,評估該設施的服務承載力,並做出動態的調配,以利提高營運的效能、減少浪費,同時降低營運的成本。此外,這些先進的設施系統,也因為不間斷地獲得感測到的資訊,所以能夠在異常狀況發生時做出即時因應,當機立斷,主動地找出最符合當下狀況的解決辦法,因此大幅減少人工通報的決策時間差,降低各類災害的可能。

​
卡內基土木資訊教育  他山之石
 
很顯然地,「先進設施系統」的相關研究全都需要土木工程及資訊工程的雙專長。筆者非常好奇該校是如何培養出學生雙專長的素養,因此仔細地詢問了相關的課程內容,從中發現,該校根據工程需求,發展出一系列完整的研究所課程,以四個核心課程為中心,包含資料擷取、資料管理、資料採礦、以及決策系統,正好符合資料使用的生命週期。
資料擷取教授的是各類感測器的使用,讓學生理解如何將物理世界的變量轉換成數位的資訊,並可透過網路傳輸,以利工程師即時掌握公共設施的動態資料。資料管理課程則包含資料庫的技術原理以及系統實作,讓學生了解如何管理大量不間斷的感測器資料流。而資料採礦是利用人工智慧的技術,自動化地將大量資訊分類,並在複雜無結構的海量資料中,找到隱藏的規則。至於決策系統則是包含了各類資料的彙整和處理,並以容易理解的方式呈現出來,以利工程人員做出正確的決策。除了這四門核心必修課之外,先進設施系統研究群還提供建築資料模型等選修課,以及資訊系所提供的資訊專業課程。
Picture
卡內基美濃大學課堂一景
(圖片摘自網路:
http://hypebeast.com/2008/3/carnegie-mellon-university-sneakerology-101?_locale=en)
從課程的安排看來,顯然卡內基美濃大學的教授已經把資通訊的軟硬體技術,視為土木工程師的必備技能。未來的工程師,勢必要相當熟悉資料的擷取、處理、以及利用資料做出決策的流程。卡內基美濃大學的教學課程,應可以成為許多土木工程專業教育的參考。
 
臺大土木資訊教育  三分類導向
 
回到國內,臺大土木系近幾年在教學上也做出了許多改變。其中一個明顯的改變是,在以理論和分析為主的課程架構中,逐步加入做中學、團體學習、問題導向學習等互動元素。讓學生在課堂上能更主動積極,並在解決類似實務問題當中,逐步學習工程師的思維和專業態度。在這些課程的改革當中,資訊技術也逐步融入於教學。以下將介紹臺大土木系裡資訊相關課程的內容和教學思維,概略分為程式設計類、系統開發類、以及資訊應用類。
Picture
臺大土木系機器人課程,從動手做中培養運算思考
一、程式設計類課程:奠定程式設計基本功
回頭看臺大土木系,目前主要提供三門程式設計類的課程,以及一門必修課(程式設計)、兩門選修(物件導向程式設計、物件導向程式分析與實作),學生可以依興趣,學到不同層次的程式設計基本功。
在必修的程式設計課,從今年(2013)起轉換教授Java語言。主要的考量是Java語言已經有相當的廣泛性,且為完整的物件導向程式語言,亦有相當完整的人機介面函式庫。學生不僅可以在這基礎課程中學到基本程式的邏輯流程,還可接觸到基礎的物件導向程式設計,以及高階應用程式的開發。
若學生修完必修的程式設計課,還可以選修物件導向程式設計,以及分析實作課,這兩門進階課程教授的是C++語言,可以進行更底層階、更複雜的程式設計。這些課程能夠協助奠定程式開發的基礎,幫助學生未來面對高速運算的程式開發以及複雜大型系統的開發。
​
二、系統開發類:著重系統分析與設計
臺大土木系在基礎程式設計外,也提供了許多系統開發類的課程。包含視覺化在工程的應用、自動化與機器人、以及工程視覺化專題等。這些課程著重於培養學生使用各種開發工具(SDK)的能力,以利日後遇到各類工程問題時有足夠的能力設計資訊系統,甚至實際開發系統,以資訊方式解決各類工程問題。
 教授這類課程主要的挑戰在於如何讓學生在短短的一個學期中,開發出有實用價值的資訊系統。在這個過程中,著重的是培養學生問題分析的能力,而非程式的細節。希望學生能夠將一個工程問題,轉換為系統的設計,並實際執行系統開發。因此,我們多採用由上而下的案例教學模式,透過大量案例程式,學生可經由修改程式的過程,學習如何使用各種資訊函式庫,組合成一有用的工程資訊系統。
Picture
 臺大土木系V-Lab,互動式資訊教育環境
     
三、資訊應用類:強調以資訊手段解決問題

臺大土木系提供多門資訊應用類的課程,包含工程圖學、建築資訊模型(BIM)等,培養學生利用應用程式,解決各類的工程問題。不同於以往的電腦課程,僅著重於教授「軟體功能」。臺大土木系著眼於工程問題的探討,以及如何運用現有軟體來做有效的解決。因此課堂上,教師注重在學生對問題的觀察、深度訪談、提出方案、團體討論等軟能力(soft skill)。
這個轉變有兩個原因,首先第一個原因在於軟體的世代交替快速。現代軟體推陳出新,幾乎兩三年就是一個新世代,但過分著重軟體的操作,並不能符合學生在未來職場的需要,反而是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善用工具的能力,以及能夠快速上手的學習力,才是教育的重點。第二個轉變原因則是網路原生世代的學生,對資訊應用能力本來就相當熟悉,他們慣於從操作中學習,也很習慣從網路獲取知識,因此教師可多採用翻轉教室(flipped classroom)的概念,將固定的軟體操作錄製成網路課程,學生可依照自己的能力在課外自行學習,而課堂時間則可讓教師有更多餘裕進行討論與互動,傳承各類工程經驗。
 
運算思考育成  強化競爭力
 

運算思考(Computational Thinking)指的是在解決問題時,能以資訊運算邏輯進行思考,並將資訊手法整合在解決方案中。運算思考可讓我們突破「使用工具」的思維,而把工具加入創意的自由度裡,在解決問題時,同時「創造工具」。運算思考的能力,隱含著跳躍框架的想像力和創造力,可帶來因資訊技術低阻力的複製成本所造就的便利性、經濟性與效率的提升,也同時帶來工具突破所新創的各類商機。
土木工程師的天職就是解決各類民生問題,負責管理維護道路、房屋、橋梁、水庫等各類公共建設。若能在專業養成的學生時期就加入運算思考的元素,在這資訊化快速的年代,勢必將更有競爭力。美國卡內基美濃大學以及臺大土木系的課程,都因應資訊社會需求做出了跳躍性的改變,但仍須時間觀察以了解這些教育改變,是否能培養出未來產業發展所需的人才。
 

(本篇刊載於營建知訊364期)
0 評論



發表回覆。

    RSS 訂閱

    文章類別

    全部
    中國工程師學會 工程雙月刊
    營建知訊

    發佈時間

    一月 2023
    十月 2022
    九月 2022
    八月 2022
    七月 2022
    六月 2022
    五月 2022
    四月 2022
    三月 2022
    二月 2022
    一月 2022
    十二月 2021
    十一月 2021
    十月 2021
    九月 2021
    八月 2021
    七月 2021
    六月 2021
    五月 2021
    四月 2021
    三月 2021
    二月 2021
    一月 2021
    十二月 2020
    十一月 2020
    十月 2020
    九月 2020
    八月 2020
    七月 2020
    六月 2020
    五月 2020
    四月 2020
    三月 2020
    二月 2020
    一月 2020
    十二月 2019
    十一月 2019
    九月 2019
    八月 2019
    七月 2019
    六月 2019
    五月 2019
    四月 2019
    三月 2019
    二月 2019
    一月 2019
    十二月 2018
    十一月 2018
    十月 2018
    九月 2018
    八月 2018
    七月 2018
    六月 2018
    五月 2018
    四月 2018
    三月 2018
    二月 2018
    一月 2018
    十二月 2017
    十一月 2017
    十月 2017
    九月 2017
    八月 2017
    七月 2017
    六月 2017
    五月 2017
    四月 2017
    三月 2017
    二月 2017
    一月 2017
    十二月 2016
    十一月 2016
    十月 2016
    九月 2016
    八月 2016
    七月 2016
    六月 2016
    五月 2016
    四月 2016
    三月 2016
    二月 2016
    一月 2016
    十二月 2015
    十一月 2015
    十月 2015
    九月 2015
    八月 2015
    七月 2015
    六月 2015
    五月 2015
    四月 2015
    三月 2015
    二月 2015
    一月 2015
    十二月 2014
    十一月 2014
    十月 2014
    九月 2014
    八月 2014
    七月 2014
    六月 2014
    五月 2014
    四月 2014
    三月 2014
    二月 2014
    一月 2014
    十二月 2013
    十一月 2013
    十月 2013
    九月 2013
    八月 2013
    六月 2013
    五月 2013
    四月 2013
    三月 2013
    二月 2013
    一月 2013
    十二月 2012
    十一月 2012
    十月 2012
    九月 2012
    八月 2012
    七月 2012
    六月 2012
    五月 2012
    四月 2012
    三月 2012
    二月 2012
    一月 2012
    十二月 2011
    十一月 2011
    十月 2011
    九月 2011

提供者 使用自訂式範本建立您的專屬獨特網站。
  • 首頁
  • 關於BIM中心
    • 組織成員
    • 歷年活動
  • BIM專欄
    • 營建知訊列表
  • 出版/媒體
  • 教育活動
    • 年度訓練計畫
    • 學員回饋
    • BIM for Owners
    • 訓練活動
    • 研討活動
    • 開放式課程
  • 相關連結
    • 合作夥伴
    • 國內外 BIM 網站
  • 聯繫訊息
  • FB粉絲頁
  • 台灣BIM聯盟
  • 營建知訊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