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大BIM研究中心
  • 首頁
  • 關於BIM中心
    • 組織成員
    • 歷年活動
  • BIM專欄
    • 營建知訊列表
  • 出版/媒體
  • 教育活動
    • 年度訓練計畫
    • 學員回饋
    • BIM for Owners
    • 訓練活動
    • 研討活動
    • 開放式課程
  • 相關連結
    • 合作夥伴
    • 國內外 BIM 網站
  • 聯繫訊息
  • FB粉絲頁
  • 台灣BIM聯盟
  • 營建知訊列表

[營建知訊轉載] 基地綠化量估算  BIM創造新機會  周敬淳、謝尚賢(2017.6)

6/30/2017

0 評論

 
周敬淳  國立臺灣大學 土木工程學系BIM研究中心專案經理
謝尚賢  國立臺灣大學 土木工程學系系主任兼BIM研究中心主任
 

輔助綠建築設計  實例應用  
 
    為響應當今人類致力於發展永續工程,臺灣於1999年建立EEWH系統,朝更有效率的運用資源、保護人類健康,以及降低對環境之衝擊等目標努力。此系統透過生態、節能、減廢、健康四面向,評估一棟建築物的綠建築性能表現,共涵蓋九大指標。本專欄在2014年10月亦曾簡單地討論BIM如何協助建築師及工程師達成綠建築的設計與建造[1]。本文在此介紹兩個應用BIM輔助綠建築設計的研究案例,皆以綠化量指標作為研究對象,但從不同的面向切入輔助設計流程,分別以法則式規範檢核,以及性能式估算的方式評估綠化量。希望能藉此二案例,進一步展示BIM在綠建築的應用,不僅可以輔助現行設計模式,還可以開創出更貼近實務的新設計模式。
 
計算CO2固定量  評估綠化量 
綠化量指標評估對象為建築基地綠化植栽對CO2流量的影響,主要目標為提高建築在其生命週期(約40年)中,周遭綠化植栽自幼苗開始成長對環境的貢獻量,並以此作為評估基地生態的「量」。估算概念採用某類型植栽(大小喬木、灌木等)的栽種面積,乘以該類型植栽單位面積的CO2固定量,以此獲得總CO2固定量。不同使用分區的用地,採用相應的固定量基準值,且對栽植原生或誘鳥誘蝶的品種者給予優惠。
 
公式變數多  計算耗時耗力
 
綠建築評估手冊[2]運用一系列計算公式,估算綠化量得分。為了降低設計者的工作負擔,手冊中儘量降低計算的複雜度,以在工作效率與量化精確性之間求取平衡。儘管如此,整體來看,計算綠化量指標仍需使用達16項變數,且公式中多為求和計算,設計者需依照平面設計圖,區分可綠化以及不可綠化的區域,計算綠化面積,並依照設計栽植類型挑選適當的參數,逐一代入公式進行估算與加總,過程耗費許多工時;若遇到設計方案變更,則重新計算更是耗費人力。

 
BIM輔助法則式評估
 

為了降低人工計算綠化面積以及查找植栽參數所花費的時間,陳以文在其碩士論文研究[3]中建立一個法則式規範檢核輔助系統(如圖一),該系統具備四項功能:自動化計算、法則式規範檢核、計算結果視覺化、以及輸出檢核報告。 由於綠建築規範多由文字描述以及表格組成,研究者透過以下幾個步驟建立法則式規範檢核系統:首先,分析規範的語意,建立相應的規則與邏輯結構,同時釐清需要輸入的資訊;接著,儲存這些規則與邏輯結構於規則資料庫中。如此一來,輔助系統便可依據這些規則,從BIM模型中擷取資訊,或要求設計者輸入數據。經過輔助系統自動計算與判斷後,最終呈現檢核結果於使用者介面,呈現方式包含模型元件亮顯,以及各項目得分,藉此幫助設計者了解是否符合規範。當使用者決定好設計方案後,亦可運用此系統輸出檢核報告。
Picture
此方法節省了設計者從專案擷取綠化區域的屬性,以及查找規範中各類表格與套用公式的時間,並可快速比較不同的設計方案。當綠建築規範更新時,亦可透過規則管理員以更新資料庫。
 
BIM輔助性能式評估 

如前所述,綠建築評估手冊為降低估算的複雜度,讓設計者較易計算,僅依據植栽類型而非品種,給予不同的單位面積CO2固定量,且忽略環境對植栽生長的影響。因此,另一篇研究[4]則應用BIM技術的自動化以及分析模擬功能,將植栽品種分類以及栽植區域的日照量對CO2固定量的影響納入考量,以掌握更精確的估算結果。研究者採用具國際依據且以植栽品種作為分類的估算方法,此方法與EEWH的基本架構類似,同樣是栽植面積乘以單位面積CO2固定量。但相異之處在於,此方法中每一「品種」植栽的單位面積CO2固定量由5種參數決定,而EEWH的方法中每一「類型」植栽的單位面積CO2固定量僅需1種參數決定。整體來看,研究者所提出的方法比EEWH需要更多的參數。為了方便管理及取用這些參數,研究者提出,將可獲得的臺灣原生植栽參數儲存於資料庫,並透過集中式管理,達成資料的正確性與一致性。日照對植栽生長情況的影響則參考臺灣原生植物圖鑑,將各品種植栽合適的日照環境輸入資料庫。圖二說明研究者提出的CO2固定量估算流程,分為四個步驟:首先,設計者建立定義好綠化區域的BIM模型。接著輸入分析所需的相關資料(地理資訊、綠化類型等)。系統取得所需數據後,即分析綠化區域的日照量,並提供建議的綠化植栽以及植栽的相關資訊讓設計者挑選。最終,設計者可以隨時查看由系統所估算出目前配置的CO2固定量,若符合需求則可輸出報告。
Picture
導入BIM技術後的CO2固定量估算方法,可以幫助設計者僅需專注於自身專業,大幅降低人工計算的負擔,並更細緻地考量植栽品種之間的差異以及其所受到生長環境的影響,有助於提高CO2固定量估算的準確性。
 
 
下一步  工作流程改造或重塑
 
    BIM技術能從不同的面向來輔助綠化量估算。如第一個案例,當BIM模型具備足夠的資訊後,便能藉由規則管理員,自動化檢核設計是否符合規範,並自動化產出所需之報告表單,減少設計者的工作負擔。而從另一個角度思考,過去難以達成的分析與模擬,透過BIM技術則有機會提供新的解決方案,這很可能會改變當初規範制定時的限制與假設,此時,應該進一步思考,是否可以重新塑造新的工作流程,以更貼近規範制定時的初衷來達成規範目標。亦如本專欄於2014年10月所提及,規範朝向性能式發展的趨勢已相當明顯,BIM技術在建築性能評估的重要性也將與日俱增。
 
 
參考文獻
  1. 謝尚賢(2014),"綠建築結合BIM 開創可能性",營建知訊,第381期,第63-66頁。
  2. 財團法人臺灣建築中心(2014),"綠建築評估手冊(2015年版) ",財團法人臺灣建築中心。
  3. 陳以文(2013),"應用BIM模型之法則式綠建築設計輔助系統之研發",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系。
  4. 周敬淳(2016),"基於BIM之綠化植栽CO2固定量估算方法",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系。
轉載自營建知訊413期頁55-59。
0 評論



發表回覆。

    RSS 訂閱

    文章類別

    全部
    中國工程師學會 工程雙月刊
    營建知訊

    發佈時間

    一月 2023
    十月 2022
    九月 2022
    八月 2022
    七月 2022
    六月 2022
    五月 2022
    四月 2022
    三月 2022
    二月 2022
    一月 2022
    十二月 2021
    十一月 2021
    十月 2021
    九月 2021
    八月 2021
    七月 2021
    六月 2021
    五月 2021
    四月 2021
    三月 2021
    二月 2021
    一月 2021
    十二月 2020
    十一月 2020
    十月 2020
    九月 2020
    八月 2020
    七月 2020
    六月 2020
    五月 2020
    四月 2020
    三月 2020
    二月 2020
    一月 2020
    十二月 2019
    十一月 2019
    九月 2019
    八月 2019
    七月 2019
    六月 2019
    五月 2019
    四月 2019
    三月 2019
    二月 2019
    一月 2019
    十二月 2018
    十一月 2018
    十月 2018
    九月 2018
    八月 2018
    七月 2018
    六月 2018
    五月 2018
    四月 2018
    三月 2018
    二月 2018
    一月 2018
    十二月 2017
    十一月 2017
    十月 2017
    九月 2017
    八月 2017
    七月 2017
    六月 2017
    五月 2017
    四月 2017
    三月 2017
    二月 2017
    一月 2017
    十二月 2016
    十一月 2016
    十月 2016
    九月 2016
    八月 2016
    七月 2016
    六月 2016
    五月 2016
    四月 2016
    三月 2016
    二月 2016
    一月 2016
    十二月 2015
    十一月 2015
    十月 2015
    九月 2015
    八月 2015
    七月 2015
    六月 2015
    五月 2015
    四月 2015
    三月 2015
    二月 2015
    一月 2015
    十二月 2014
    十一月 2014
    十月 2014
    九月 2014
    八月 2014
    七月 2014
    六月 2014
    五月 2014
    四月 2014
    三月 2014
    二月 2014
    一月 2014
    十二月 2013
    十一月 2013
    十月 2013
    九月 2013
    八月 2013
    六月 2013
    五月 2013
    四月 2013
    三月 2013
    二月 2013
    一月 2013
    十二月 2012
    十一月 2012
    十月 2012
    九月 2012
    八月 2012
    七月 2012
    六月 2012
    五月 2012
    四月 2012
    三月 2012
    二月 2012
    一月 2012
    十二月 2011
    十一月 2011
    十月 2011
    九月 2011

提供者 使用自訂式範本建立您的專屬獨特網站。
  • 首頁
  • 關於BIM中心
    • 組織成員
    • 歷年活動
  • BIM專欄
    • 營建知訊列表
  • 出版/媒體
  • 教育活動
    • 年度訓練計畫
    • 學員回饋
    • BIM for Owners
    • 訓練活動
    • 研討活動
    • 開放式課程
  • 相關連結
    • 合作夥伴
    • 國內外 BIM 網站
  • 聯繫訊息
  • FB粉絲頁
  • 台灣BIM聯盟
  • 營建知訊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