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尚賢 國立臺灣大學 土木工程學系教授兼工程資訊模擬與管理研究中心主任 資訊有效管理 優化協同作業 不同於以往以2D 工程圖說為主的資訊傳遞與溝通模式,BIM 技術是以擬真的3D 工程產品資訊模型為基礎,來貫串與整合產品生命週期中各項應用所需要之資訊。在上一篇文章(「淺談BIM 應用工具(三):分析與模擬」[1]),我們已討論了在不同的工程生命週期階段,不同的專業協力團隊可以各自善用三維BIM 模型中的資訊來進行擬真的事前分析與模擬,以降低甚至避免工程中可能發生的誤解、衝突、錯誤、浪費與風險等。然而,建築與土木工程需要許多不同領域的專業團隊一起分工合作才能完成,且在團隊合作中,資訊溝通之正確一致、完整與即時,絕對是成功的關鍵之一,因此,如何在工程生命週期中有效管理三維BIM 模型中之資訊,並同時檢討改善現有作業流程,以利工程協同作業之順利成功,一直是工程導入BIM 技術的重點工作之一,也是大家認為最能夠獲得顯著效益的地方。 雖然工程協同作業牽涉到的不只是資訊層面的管理,還涉及許多其他層面的管理,例如人力資源、機具設備、作業流程、時程、空間、財務等之管理,但本文討論的BIM 協同作業主要還是著重在對BIM 模型資訊之建立、修改維護與管理的協同上。然而,每個工程專案由於特性不同,加上協同作業的團隊組合也各異,分工模式與作業流程自然有所差別,也不容易標準化,因此,BIM 協同作業應用工具就必須要能提供足夠之資訊管理彈性,以因應不同的作業流程需求,這當然也無可避免地增加了使用應用工具的複雜度。 資訊整合管理 考慮面向多元 雖然BIM 模型在資訊之整合度與一致性的確保上,很明顯地優於傳統2D 工程圖的資訊管理模式,但從資訊管理的角度來看,BIM 協同作業應用工具所要達成的資訊管理目的,基本上與工程圖檔管理類似,就是要資訊能正確、完整、一致、安全、易找等,也因此都須考慮存取權限之管理、圖檔(或模型)資訊之變更紀錄與審核流程管理、版本之管控、資訊之搜尋、資訊之呈現等。尤其若BIM模型資訊是以一個模型一個檔案的方式來儲存、交換、分享與管理的話,相似度就更高。 目前也有以資料庫方式來儲存管理BIM 模型資訊之BIM 應用工具,其好處就是可以將管理單元細緻化到模型元件(element)以提升管理彈性,於多人協同作業時,不會因無法同時修改同一個模型檔案而影響作業效率,但相對地在如何保證模型資訊能在協同作業中維持一致性上,就會較複雜。另一個明顯的好處就是在透過網路傳遞資訊時,可以很容易地只傳輸部分的模型資訊,大幅提升資訊溝通效能,而不需要每次都得傳輸一整個通常不小的模型檔案,甚至只是為了局部的小修改更新,就得耗費大量時間而難以達成資訊的即時提供。 從以上的討論應不難理解,目前市面上的一些BIM 協同作業應用工具,若是屬於以檔案方式來管理模型資訊的,都很類似專案管理中的檔案管理工具。而檔案(或模型)資訊之變更與版本管控,更可以套用軟體開發專案之軟體程式碼管理模式,提供不止檔案變更紀錄與版次之管理功能,還有版次差異比較之功能。只是BIM 模型資訊屬空間與圖形資訊,要比較出版本差異並能有效顯示給使用者瀏覽,在難度上遠高於以文字為主之程式碼管理。若是BIM 協同作業應用工具屬於以資料庫方式來管理模型資訊者,應就會較類似地理資訊系統的圖資管理工具,只是BIM 模型資訊不是以2D 幾何物件,而是以3D 工程物件為基礎來管理,管理技術的複雜度自然又提升許多。 應用工具雲端化 未來課題 以上僅是簡單地從資訊管理的角度來介紹BIM 協同作業應用工具,及討論此類工具雖可利用目前已有之資訊管理技術來達成許多資訊管理目的,但因BIM模型所牽涉之3D 物件特性,使得資訊管理的難度增加,因此未來這些工具都還有很多的進步空間。此外,各種工具之雲端化也是當今之熱門話題之一,提供BIM 應用工具之各家廠商,也都在工具的雲端化上努力及相互較勁。協同作業工具之使用者因多屬不同專業團隊,常會需要在不同時間及地點進行同步(concurrent)或非同步之協同作業而使用工具,因此十分需要應用雲端計算技術來提升資訊溝通與存取之便利性與及時性。當然,這會增加應用工具在開發與資訊管理上之困難度,但卻是未來BIM 協同作業應用工具必須面對的挑戰與相當值得期待的發展。 參考文獻
(本篇刊載於營建知訊362期)
0 評論
|
文章類別
發佈時間
三月 20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