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大BIM研究中心
  • 首頁
  • 關於BIM中心
    • 組織成員
    • 歷年活動
  • BIM專欄
    • 營建知訊列表
    • 土木水利工程學會電子報列表
  • 出版/媒體
  • 教育活動
    • 暑期課程/高中職營隊
    • 年度訓練計畫
    • 開放式課程
    • 訓練活動
    • 研討活動
    • BIM for Owners
    • 學員回饋
  • 相關連結
    • 合作夥伴
    • 國內外 BIM 網站
  • 聯繫訊息
  • FB粉絲頁
  • 台灣BIM聯盟
  • 企業徵才

[營建知訊轉載]從工業 4.0 看營建業的數位轉型(2022.10)

10/25/2022

0 評論

 
謝尚賢 國立臺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系教授兼 BIM 研究中心主任

營建業導入新技術與新制度 面臨阻力大

根據維基百科,工業 4.0 一詞最早出現在 2011 年的德國,用來宣 告第四次工業革命的來臨,並形成具體計畫,於 2013 年成為德國政 府《高技術戰略 2020》的十大未來專案之一[1]。前三次的工業革命 說明了製造業的重要發展歷程,而工業 4.0 則擘劃了接下來的發展方 向與重點。營建業應可算是特殊的製造業,因為也是符合製造業利用 人與機具、將材料加工製造,生產成可供使用或銷售的產品,只是營 建業的產品,如房屋、橋梁等,生命週期通常很長,也多屬客製而非 工業化的大量生產,且因涉及公共利益與安全,受到政府許多的法規 管制,具有不同於製造業的特殊性。 然而,營建業有許多的材料、半成品及元件成品是從製造業取得, 加上生產製造與系統整合的基本邏輯相似,整體發展自然也受到工業 革命之影響,只是進程較製造業慢上許多,加上營建業從業者的複雜 度與差異度較製造業大很多,因此新技術與新制度的導入所面臨的阻 力與困難也相對大很多。本文先藉由工業革命的進程來看營建業的發 展歷程,再來展望營建業的數位轉型。 

深入瞭解
0 評論

[營建知訊轉載]業主 BIM 課程的需求調查結果(2022.09)

9/28/2022

0 評論

 
謝尚賢 國立臺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系 教授兼 BIM 研究中心主任

依需求程度問卷調查 設計 BIM 課程單元

今年(2022 年)初,筆者說明臺大 BIM 研究中心打算設計一套 給業主的 BIM 系列課程,但有別於以往先設計好內容及選好授課形 式,再來宣傳及招收有興趣的學生之傳統授課模式,這次擬採先透過 問卷調查來瞭解需求,再根據需求強烈程度依序開發出合適的課程單 元 [1]。因此,請曾擔任過業主角色的工程師來協助填寫網路問卷, 讓我們可以開發出符合業主需求,並能有效協助業主發揮 BIM 應用 效益的課程。很感謝大家的幫忙,我們總共收到 94 份填答,以下將 調查結果之初步分析分享給大家。
圖片
圖一 填答者擔任業主角色時的工程業務範圍(可複選) 


深入瞭解
0 評論

[營建知訊轉載]臺大 BIM 中心高中職 BIM 研習營 「有 BIM 的世界長怎樣」(2022.07)

7/29/2022

0 評論

 
張國儀 臺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系 BIM 中心台灣 BIM 聯盟 營運長
​謝尚賢 臺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系 教授兼系主任/BIM 中心主任 

BIM 人才向下扎根 看到更多未來

圖片
臺大 BIM 研究中心規劃多時,終於在 2022 年 7 月 11 至 12 日推 出高中職 BIM 暑期研習營「有 BIM 的世界長怎樣」(圖一),並在一 週內 20 個名額即報名額滿,足見年輕學子們對此議題存在著好奇探 索之心。此次高中職研習營的規劃理念主要在於 BIM 人才的向下扎​根,眼見目前全球營建數位轉型及智慧城市的發展趨勢愈加火熱,各 國營建產業皆求才若渴,未來除了軟體開發技能之外,數位科技的操 作技術也勢必不可或缺,提早讓學子接觸各種不同的工程科技新面 向,也能發揮播種的作用。此外,人居環境的永續發展也已經成為全 球主流價值,而人居環境的數位建設,更是邁向永續發展與淨零轉型 所不可或缺的基礎工程,也將持續創造很多適合有志青年施展抱負的 機會,而讓年輕學子能多看到未來的可能,也是此次活動的目的之一。 

深入瞭解
0 評論

[營建知訊轉載]加速數位轉型 共創永續智慧人居環境(2022.06)

6/30/2022

0 評論

 
謝尚賢 國立臺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系 教授兼系主任/BIM 中心主任

營建產業創新與變革 須加快腳步

為了因應全球氣候變遷的問題,從聯合國的 2030 年永續發展目 標,到現今世界各國響應的 2050 淨零溫室氣體排放策略與路徑之提 出,人居環境(Built Environment)邁向「永續」的目標已越來越明 確,且能如何達成目標的可能路徑與里程碑也有了更清楚的面貌。然 而,大家也更清楚地看見,在有限的時間內要能達成目標,除了要加 速應用已有的技術外,更要積極創新研發所需的新技術。而且,光是 技術的創新還不夠,還要大家能齊心努力,從永續發展的新價值體系, 推動並實現在社會經濟制度、法規要求、環境保護、教育等各個層面 所需的變革,才有成功的機會。與人居環境最密切相關的 AECO(建 築、工程、營造與營運維護)產業(以下以營建產業統稱),自然無法 置身事外。根據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簡稱 WEF) 指出,光是建築物的興建與營運所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就佔了全球 總量的 38%[1]。加上營建產業在創新與變革的速度上算是排名所有 產業的末段,更是得加緊腳步跟上,才能因應全球產業轉型所帶來的 衝擊。 
人類社會在第三次工業革命(亦稱工業 3.0,約從 1970 年到 2010 年)中,因為資訊技術的進步,讓工業製造進入了電腦輔助製造及數 位控制時代,增進了工業的自動化與精密度。到了目前的工業 4.0 時 代,則是進一步結合物聯網、大數據(Big Data)、混合實境(Mixed ​Reality)、雲端服務、人工智慧等技術,以實現虛實整合(Cyber Physical Integration)的智慧製造,以大量客製化(Mass Customization)來因 應快速變化的市場需求。營建產業應可算是特殊的製造業,且使用的 大部分材料都是來自製造業,然後在現場組裝及加工製造,自然無法 自外於工業革命的影響,因而人居環境的規劃設計、營造與使用維護 等生命週期活動,也皆需進行數位轉型且邁向智慧化。近年來,英國 政府提出的「綠色工業革命」[2],更是以節能減碳與淨零排放的永續 發展目標來引領工業 4.0 的努力。

深入瞭解
0 評論

[營建知訊轉載]與全球分享臺灣 BIM 教育發展 (2022.05)

5/31/2022

0 評論

 
謝尚賢 國立臺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系 教授兼系主任/BIM 中心主任

全球 BIM 教育發展報告 臺灣躍國際舞台

去年(2021)二月,筆者收到澳洲一個名為 NATSPEC 的國家非 營利組織中的一位資深工程師來信,表示他們的 CEO,Richard Choy, 在 2020 年的一個線上研討會與我相識後,希望我能在他們出版的 I.C.I.S.全球 BIM 教育摘要更新報告(I.C.I.S. BIM Education – Global – Summary update report)中,報告臺灣的 BIM 教育發展狀況。雖然 從邀稿到撰寫的時間很短(僅約一個月),但能有機會讓臺灣在國際 舞台上被看見,且這些年來臺灣也有不少值得一提的成果,當然就欣 然答應。於是,在 2021 年五月出版的 2021 年報告中,臺灣、德國與 非洲成為新納入報告的三個國家/地區(共計 21 個國家/地區)。今 年(2022)初,我們又被邀請在 2022 年報告中進行更新,目前最新 的報告已可在如圖一的網頁中免費下載。今年的報告又增加了阿根 廷,讓總數達到了 22 個國家/地區,也越來越具有全球代表性了。 此份報告的緣起乃是在 2013 年時,由 NATSPEC 組織的 Richard Choy 以電郵邀請全球對 BIM 有興趣的團體,提供他們的國家在 BIM 教育發展上的狀況摘要,然後於 2014 年編輯出版第一版的報告,當 時涵蓋的有澳洲、加拿大、中國、捷克、芬蘭、香港、荷蘭、紐西蘭、 挪威、南非、英國、美國等 12 個國家/地區。整本報告雖然才 10 頁, 但已能顯示出全球各地在 BIM 應用與教育發展的巨大差異,也能看出產業對改變的抗拒,因此多是採取觀望的態度,加上缺乏有經驗的BIM 專家與學者,都是拖緩建築與營建產業 BIM 發展的重要因素。
該報告最後點出,高等教育單位應在政府與業界的支持下,在課程中全面納入 BIM 教育,才能滿足產業的未來人才需求。

深入瞭解
0 評論

[營建知訊轉載]亞洲 BIM 合作啟動 區域數位生態系統萌芽(2022.04)

4/30/2022

0 評論

 
謝尚賢 國立臺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系 教授兼系主任/BIM 中心主任

亞洲多國推動 BIM 應用 相互交流互通有無 

建築資訊塑模(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簡稱 BIM)技術 在營建產業的發展與應用,應屬芬蘭最早,但在本世紀初開始全面推 廣應用,則是由美國主導,接著英國從 2011 年開始,透過一個 5 年 計畫將 BIM 應用導入系統化,並逐漸進行標準化,才有了今天 ISO 19650 系列的 BIM 相關標準。而在亞洲,較早開始推動 BIM 應用的 應屬新加坡、韓國、臺灣、澳洲、中國、日本、香港等地區,近年來 則有泰國、印度、越南等加入,且態度皆相當積極。雖然大家推動應 用的時間有些差異,產業的規模、型態、文化等也有所不同,但在推 動的歷程中所面臨的問題與困境,還是有許多共通之處,加上地緣上 屬於鄰居,相互交流比較容易,因此,在去年(2021 年)9 月 1 日舉 辦的泰國 BCT(Building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EXPO 中的一場 「Asia BIM Collaboration: BIM Adoption in Asia」線上論壇(Webinar) 後(如圖一),主持人 Jatupatwarangkul 博士便發起要大家一起簽署一 份備忘錄,來更正式地延續在論壇中的知識與經驗交流,並共同促進 大家的合作。 
圖片

深入瞭解
0 評論

[營建知訊轉載]BIM 與城市 3D 模型整合運用之機會與挑戰(2022.03)

3/30/2022

0 評論

 
詹瀅潔 國立臺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系 助理教授/BIM 中心副主任

內政部推出三維國家底圖服務 

越來越多的城市正在創建城市 3D 模型,用以輔助在城市規劃過 程中,以視覺化方式來呈現各種不同的方案,以及所需的各種情境模 擬,許多城市期待能進一步達成數位孿生及智慧城市應用的目標。內 政部國土測繪中心亦推出三維國家底圖的服務,提供各縣市的三維近 似化建物模型給大家進行運用(如圖一所示)。
​
圖片

深入瞭解
0 評論

[營建知訊轉載]業主 BIM 課程的需求調查(2022.02)

2/28/2022

0 評論

 
謝尚賢 國立臺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系 教授兼系主任/BIM 中心主任

臺大 BIM 指引增修版 提供工程業主參考

不管是公共工程或是私人企業的建築工程,主要還是以業主為主 導者,因此,在整個產業從 CAD 到 BIM 進行數位轉型時,業主的態 度與角色絕對是舉足輕重的[1],尤其是政府業主[2]。為了讓業主在導 入 BIM 時,能先建立正確的新觀念,明白在工程生命週期不同階段 應用 BIM 時,應訂有明確的 BIM 使用需求與目的[3],並將新的 BIM 流程與執行環境建立起來,再搭配合宜的專業人力、契約內容以及交 付方法,以利發揮 BIM 數位轉型的最大效益,臺大土木系工程資訊 模擬與管理研究中心(簡稱臺大 BIM 中心)於 2014 年打造出一份能 夠協助國內業主發展 BIM 實施方針(Guidelines)的指引(Guide), 並發表在臺大 BIM 中心的網站上提供免費下載參考[4]。後於 2015 年 修訂了一版,加強在使用上的完整性,並提供一個圖形化的 BIM 專 案流程圖,讓使用者能在不同階段實施 BIM 時,快速地對照指引中 適當的章節內容加以運用[1]。之後,於 2017 年又增修了一版[5],以 持續反映國內凝聚共識後的最大公約數,供各界參考使用。

深入瞭解
0 評論

[營建知訊轉載]營建產業新創發展趨勢(2022.01)

1/31/2022

0 評論

 
林之謙 國立臺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系 助理教授/BIM 中心副主任

美國營建業投資新創領域 11 億美金

去年對於美國營建產業相關的新創公司來講,算是讓人心情起伏 不定的一年。一方面提供雲端專案管理服務的軟體公司 Procore 終於 擺脫疫情的延宕,在去年五月於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增資 6.5 億美 金,預估市值達到 96 億美金(Procore - Funding, Financials, Valuation & Investors, 2021)。另一方面,過去幾年在營建產業中風生水起,由 軟體銀行投資,號稱科技導向新創營造廠 Katerra,則在去年將 30 億 美金燒完後,向法院申請破產。然而整體來講,在許多不同因素交雜 下,營建產業仍然有近 11 億美金的投資投入相關新創公司,創下歷 年新高(Obando, 2021)。

深入瞭解
0 評論

[營建知訊轉載]淺談元宇宙與土木工程教育 謝尚賢(2021.12)

12/27/2021

0 評論

 
​謝尚賢  國立臺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系教授兼系主任
國立臺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系 BIM 研究中心主任

疫情加速數位技術發展與應用

轉眼間,這一次的COVID-19疫情已經在全球肆虐了將近兩年,目前也還難預期何時將會結束。在疫情期間,為了減少或完全避免人與人的實體接觸,有許多的溝通與互動活動被迫轉進數位空間來進行,尤其是學校的線上教學及透過網路的居家上班(Work from home)對大家的日常生活衝擊最大,但也加速了相關數位技術的發展與應用體驗。目前看來,在後疫情時代,人類的活動將會有更大的比例在數位空間中或透過數位空間來進行,而且各類的社會與經濟活動的型態與模式也因之而正逐漸改變,未來的人居環境(Built Environment)將不可避免地同時涵蓋實體物質世界與數位虛擬世界,也因此元宇宙(Metaverse)這個字眼,最近成為大家談論的熱門話題,而它與土木工程會有什麼關連呢?土木工程教育又應為下一代的土木工程師做什麼樣的準備呢?本文試圖拋磚引玉,提供一些淺見供大家參考。

深入瞭解
0 評論
<<上一步

    RSS 訂閱

    文章類別

    全部
    中國工程師學會 工程雙月刊
    營建知訊

    發佈時間

    一月 2023
    十月 2022
    九月 2022
    八月 2022
    七月 2022
    六月 2022
    五月 2022
    四月 2022
    三月 2022
    二月 2022
    一月 2022
    十二月 2021
    十一月 2021
    十月 2021
    九月 2021
    八月 2021
    七月 2021
    六月 2021
    五月 2021
    四月 2021
    三月 2021
    二月 2021
    一月 2021
    十二月 2020
    十一月 2020
    十月 2020
    九月 2020
    八月 2020
    七月 2020
    六月 2020
    五月 2020
    四月 2020
    三月 2020
    二月 2020
    一月 2020
    十二月 2019
    十一月 2019
    九月 2019
    八月 2019
    七月 2019
    六月 2019
    五月 2019
    四月 2019
    三月 2019
    二月 2019
    一月 2019
    十二月 2018
    十一月 2018
    十月 2018
    九月 2018
    八月 2018
    七月 2018
    六月 2018
    五月 2018
    四月 2018
    三月 2018
    二月 2018
    一月 2018
    十二月 2017
    十一月 2017
    十月 2017
    九月 2017
    八月 2017
    七月 2017
    六月 2017
    五月 2017
    四月 2017
    三月 2017
    二月 2017
    一月 2017
    十二月 2016
    十一月 2016
    十月 2016
    九月 2016
    八月 2016
    七月 2016
    六月 2016
    五月 2016
    四月 2016
    三月 2016
    二月 2016
    一月 2016
    十二月 2015
    十一月 2015
    十月 2015
    九月 2015
    八月 2015
    七月 2015
    六月 2015
    五月 2015
    四月 2015
    三月 2015
    二月 2015
    一月 2015
    十二月 2014
    十一月 2014
    十月 2014
    九月 2014
    八月 2014
    七月 2014
    六月 2014
    五月 2014
    四月 2014
    三月 2014
    二月 2014
    一月 2014
    十二月 2013
    十一月 2013
    十月 2013
    九月 2013
    八月 2013
    六月 2013
    五月 2013
    四月 2013
    三月 2013
    二月 2013
    一月 2013
    十二月 2012
    十一月 2012
    十月 2012
    九月 2012
    八月 2012
    七月 2012
    六月 2012
    五月 2012
    四月 2012
    三月 2012
    二月 2012
    一月 2012
    十二月 2011
    十一月 2011
    十月 2011
    九月 2011

Proudly powered by Weebly
  • 首頁
  • 關於BIM中心
    • 組織成員
    • 歷年活動
  • BIM專欄
    • 營建知訊列表
    • 土木水利工程學會電子報列表
  • 出版/媒體
  • 教育活動
    • 暑期課程/高中職營隊
    • 年度訓練計畫
    • 開放式課程
    • 訓練活動
    • 研討活動
    • BIM for Owners
    • 學員回饋
  • 相關連結
    • 合作夥伴
    • 國內外 BIM 網站
  • 聯繫訊息
  • FB粉絲頁
  • 台灣BIM聯盟
  • 企業徵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