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大BIM研究中心
  • 首頁
  • 關於BIM中心
    • 組織成員
    • 歷年活動
  • BIM專欄
    • 營建知訊列表
  • 出版/媒體
  • 教育活動
    • 年度訓練計畫
    • 學員回饋
    • BIM for Owners
    • 訓練活動
    • 研討活動
    • 開放式課程
  • 相關連結
    • 合作夥伴
    • 國內外 BIM 網站
  • 聯繫訊息
  • FB粉絲頁
  • 台灣BIM聯盟
  • 營建知訊列表

[營建知訊轉載]建築資訊模型該如何準備與交付?謝尚賢 (2013.6)

6/3/2013

0 評論

 
謝尚賢  國立臺灣大學 土木工程學系教授兼工程資訊模擬與管理研究中心主任
 
 
三維模型的準備  資訊溝通的基礎
在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技術的應用中,三維建築資訊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簡稱BIM模型)的建立與管理是不可或缺的關鍵工作,但是在工程生命週期的不同階段,模型的內容與細節該如何掌握與要求,則是大家都一直希望能有一些準則或規範可以依循的。尤其是在合約中牽涉到模型的交付時[1, 2],甲乙雙方更需要在交付模型的內容與細節上達成共識。尤其是對於乙方而言,能明確地掌握甲方對BIM交付模型的期待,也才能精準估算所需投入之塑模資源與成本,及確保所交付之模型能符合後續的應用需求。
筆者曾在[3]中介紹美國建築師協會(American Institute of Architects,簡稱AIA)的E202號文件,其以LOD(Level of Development,應可翻譯為「發展程度」)來指稱BIM模型中的模型元件(Model Element,定義為模型的一部份,可以代表一個零件、系統或組件),在營建生命週期的不同階段中所被期待的「完整度」(Level of Completeness),並定義了從100到500的五種LOD。這也是一直以來被廣為引用於說明建築資訊模型的內容與細節的「標準」(近來,此E202號文件已進一步發展成G202-2013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 Protocol Form)。然而E202號文件只是概念性地說明了在不同的發展階段,模型元件隨著不同的應用需求,應會有怎樣可被期待的完整度,且建議可透過模型元件表(Model Element Table),來針對CSI(Construction Specifications Institute)的UniFormat中所定義的建築元件,定義相對應模型元件在工程生命週期不同階段的LOD與負責作者(Model Element Author),卻並未提出更明確且實質的模型元件LOD定義。加上在實務上,LOD常被簡化地誤用於指稱整個建築資訊模型的發展程度,及LOD字眼在「發展程度」與「詳細程度」(Level of Details)上之混用[3],造成許多人誤以為一個BIM模型中所有元件之LOD必然需要隨著工程生命週期之演進而更加完整與詳細,因而造成在BIM模型建置上不必要的複雜度與資源人力之耗費,及模型交付上不必要之紛爭。

其實BIM模型的內容與細節之決定,主要取決於工程生命週期各階段中,各專業分工在工程應用上對BIM模型之資訊需求,而BIM模型在實務上不會(也不需要)是整合所有資訊需求之單一模型。在AIA的LOD定義中原就有根據應用需求所定義的授權使用(Authorized uses)說明,且通常各專業工程師都很清楚其專業應用上對建築資訊之需求,因此常會發展出自己所需的BIM模型,也很清楚該模型中各元件之LOD。然而,在三維BIM模型中,一個還僅屬早期發展程度的元件,幾何形狀與位置尚未達精準,卻很可能因已有具體明確的三維呈現,而被誤以為已達更精準之發展程度,因而遭到誤用。因此,在BIM應用中欲透過較佳的資訊管理與溝通來達成較佳的協同合作,就需要大家對於各自需求的BIM模型元件的LOD有標準化的描述,才能有利於分工團隊間之資訊溝通與交換,以及BIM模型之再利用。
 
LOD新規範  提昇溝通與協同作業
 

為了能更明確化對BIM模型的內容與細節之定義,以利BIM模型之交付及應用於跨專業與跨生命週期階段之溝通與協同作業,美國綜合營造公會(Association of General Contractors,簡稱AGC)的BIMForum工作小組自2011年開始,便與AIA合作發展LOD規範(LOD Specification)[4],經過每兩週一次的會議,以AIA E202中所定義之LOD為基礎,逐步將各個建築系統的LOD更詳細地定義出來,並輔以實務案例圖示來說明,目前此規範之初稿[5]已被公佈於網站上接受審查與建議,應很快就會變成正式文件,且未來預計將每年檢討更新。此LOD新規範也是AIA、AGC BIMForum與buildingSMART alliance目前正共同合作發展之BIM專案協同作業架構(Project Collaboration Framework)中的重要一環[6],除了前述的將個別建築系統元件的LOD定義予以明確化外,還有幾項特點現摘要如下:
l   清楚說明Level of Detail 與Level of Development 之不同:Level of Detail指的是模型元件的細節程度(即包含了多少細節),因此是屬於模型元件的輸入資訊。而Level of Development指的是模型元件中的幾何與屬性資料可被信賴之程度,因此關係著模型的可應用性。 
l   為了因應跨領域協同作業之需求,於原來的五個發展程度(LOD100 - LOD500)中,增加了一個名為LOD350的發展程度。LOD350可簡單地看成是LOD300再加上建築系統(或元件)間組裝所需之介面(interfaces)資訊細節。
l   目前LOD的進一步詳細定義只限於LOD100到LOD400,而 LOD 500之定義則維持原AIA中之定義,BIMForum工作小組尚不覺得有再進一步發展其定義之必要。
l   特別強調兩個觀念:第一,發展程度與工程生命週期各階段並無嚴謹的對應關係,因為建築系統在設計流程中各有其不同的發展速度;第二,沒有所謂的LOD XXX模型這樣的東西,因為不同發展階段的BIM模型必然包含不同LOD的元件,而不會所有元件都同時可以或有需要發展到同一個LOD。
 
AGC BIMForum的LOD規範之產生,是美國營建業在BIM技術應用上一步一腳印的踏實努力成果,也代表了其在BIM技術應用上的成熟度又向前邁進了一大步,非常值得國內營建業借鏡。或許因臺灣與美國在營建產業的文化與制度上有所差異,這一份LOD規範還無法直接適用於國內,但若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善用其目前的成果,並針對國內營建業的特性與需求,進行一些本土化的工作,相信應能對臺灣營建產業應用BIM技術的環境有所提昇。目前台大BIM中心已著手翻譯此規範,希望將來能以之為討論的基礎,並透過相關學會來推動本土LOD規範之建立,也歡迎有興趣的產官學研朋友們能一起來共襄盛舉。
 
參考文獻
1.   謝尚賢 (2011),”建築資訊模型應用契約化 跨出一小步”,營建知訊,第346期,第42-44頁。
2.    范素玲、謝尚賢、沈裕倫(2011),工程專案應用建築資訊模型之契約附件範本與解說,國立臺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系工程資訊模擬與管理研究中心。
3.  謝尚賢 (2012),”BIM之技術應用中LOD意謂詳細度或完整度”,營建知訊,第352期,第60-61頁。
4.  Jim Bedrick (2013). “A Level of Development Specification for BIM Processes,”AECbytes Viewpoint #68 (May 16, 2013), Accessed at http://www.aecbytes.com/viewpoint/2013/issue_68.html on June 2013.
5.    AGC BIMForum, “Level of Development Specification, Draft,”Accessed at http://bimforum.org/lod/ on May 2013.
6.  Jim Bedrick and Dianne Davis (2012). “Aligning LOD, LoD and OEM into a Project Collaboration Framework,” Journal of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 Fall 2012, The National Institute of Building Sciences buildingSMART Alliance, Matrix Group Publishing Inc., 25-26.

(本篇刊載於營建知訊375期60-63頁)
0 評論



發表回覆。

    RSS 訂閱

    文章類別

    全部
    中國工程師學會 工程雙月刊
    營建知訊

    發佈時間

    一月 2023
    十月 2022
    九月 2022
    八月 2022
    七月 2022
    六月 2022
    五月 2022
    四月 2022
    三月 2022
    二月 2022
    一月 2022
    十二月 2021
    十一月 2021
    十月 2021
    九月 2021
    八月 2021
    七月 2021
    六月 2021
    五月 2021
    四月 2021
    三月 2021
    二月 2021
    一月 2021
    十二月 2020
    十一月 2020
    十月 2020
    九月 2020
    八月 2020
    七月 2020
    六月 2020
    五月 2020
    四月 2020
    三月 2020
    二月 2020
    一月 2020
    十二月 2019
    十一月 2019
    九月 2019
    八月 2019
    七月 2019
    六月 2019
    五月 2019
    四月 2019
    三月 2019
    二月 2019
    一月 2019
    十二月 2018
    十一月 2018
    十月 2018
    九月 2018
    八月 2018
    七月 2018
    六月 2018
    五月 2018
    四月 2018
    三月 2018
    二月 2018
    一月 2018
    十二月 2017
    十一月 2017
    十月 2017
    九月 2017
    八月 2017
    七月 2017
    六月 2017
    五月 2017
    四月 2017
    三月 2017
    二月 2017
    一月 2017
    十二月 2016
    十一月 2016
    十月 2016
    九月 2016
    八月 2016
    七月 2016
    六月 2016
    五月 2016
    四月 2016
    三月 2016
    二月 2016
    一月 2016
    十二月 2015
    十一月 2015
    十月 2015
    九月 2015
    八月 2015
    七月 2015
    六月 2015
    五月 2015
    四月 2015
    三月 2015
    二月 2015
    一月 2015
    十二月 2014
    十一月 2014
    十月 2014
    九月 2014
    八月 2014
    七月 2014
    六月 2014
    五月 2014
    四月 2014
    三月 2014
    二月 2014
    一月 2014
    十二月 2013
    十一月 2013
    十月 2013
    九月 2013
    八月 2013
    六月 2013
    五月 2013
    四月 2013
    三月 2013
    二月 2013
    一月 2013
    十二月 2012
    十一月 2012
    十月 2012
    九月 2012
    八月 2012
    七月 2012
    六月 2012
    五月 2012
    四月 2012
    三月 2012
    二月 2012
    一月 2012
    十二月 2011
    十一月 2011
    十月 2011
    九月 2011

提供者 使用自訂式範本建立您的專屬獨特網站。
  • 首頁
  • 關於BIM中心
    • 組織成員
    • 歷年活動
  • BIM專欄
    • 營建知訊列表
  • 出版/媒體
  • 教育活動
    • 年度訓練計畫
    • 學員回饋
    • BIM for Owners
    • 訓練活動
    • 研討活動
    • 開放式課程
  • 相關連結
    • 合作夥伴
    • 國內外 BIM 網站
  • 聯繫訊息
  • FB粉絲頁
  • 台灣BIM聯盟
  • 營建知訊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