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洋參訪 經驗難得 筆者於2012年暑假,前往西雅圖華盛頓大學營建管理系進行短期研究,其間巧遇韓國梨花女子大學的暑期訪問團,趁便加入其工地參觀行程,因此有機會深入了解華盛頓大學醫學中心正在進行中的擴建工程,並實地聽取工地主任講述BIM的實務應用及其效益。由於此次參訪相當值得記錄,因此撰寫本文,希望能供國內工程先進參考。 南棟增建 專案計畫 華盛頓大學醫學中心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研究水準最高的醫學中心之一。 此次參訪的專案是其南棟增建(South Addition),為一地上九層、地下一層之典型大樓建築(圖一),總樓地板面積約為八千坪(273,000平方呎),建築費用約為45億台幣(1.47億美元)。 此南棟增建案主要提供新生兒的特殊醫療及照護。其地面樓層(一樓)的主要功能為接待、等候、貨品補給等。二樓主要為放置新生兒的精密醫療影像檢測設備,包含核磁共振(MRI)、電腦斷層掃描(CT)、血管攝影系統(Angio)等(圖二)。四樓設有新生兒的加護病房(NICU),以及專科的開刀房。五、六、七樓為一般的急性病房。八樓則是最先進的幹細胞移植和血液腫瘤科的特殊病房。此外,此案很特殊地將三個樓層全部規劃為機電設備,包含地下一樓、三樓、九樓,以供應其他樓層的空調、維生系統,以及不斷電系統等需求。 圖二 寬敞明亮的醫學影像檢測空間 四大考量 工程挑戰 在參訪過程中,工地主任仔細地講解此案所面臨的挑戰,整理如下:
設計輔助團隊 腦力激盪 由於施工團隊早已認知此案的複雜度,在施工之初即成立了設計輔助團隊,利用BIM技術來預測診斷施工問題,並及早提出因應策略。從營建管理的角度而言,建築資訊模型輔助設計 (Design-Aided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 DA-BIM) 是一種精實工程(Lean Construction)的體現,可最小化各種浪費的可能,並最大化營建效率與利潤。 設計輔助團隊由多種工程專業以及模型管理員(BIM Modeler)組成。其流程多由2D電力設計圖開始,並輔以相關規範法規。各不同工程專業,如建築師、消防技師、空調技師、電力技師、環工技師等,分別針對其專業發展3D模型,最後再由模型管理員整合在一個聯合檔案中。 此案每週都進行模型檢核會議,透過BIM碰撞檢核功能,列出所有碰撞點,並將相關的3D模型投影到牆面,透過逐一檢討碰撞及提出解決方案,多數的狀況都是面對面的討論,但也曾利用遠端桌面作為跨專業討論的媒介。在幾次的會議中,甚至出現參與者的工程經驗加起來共超過兩百年的壯觀情況,而透過一起檢討模型,可以非常有效地整合眾人經驗於實際的規劃當中。 工作團隊發現,透過一起討論,考量可以更周全,就算遇到難解決的工程問題,透過跨專業的集思廣益,總能發現解決之道。這個跨專業溝通及激盪的流程,能更深入問題核心,並找到非常有智慧的工程方案。 在此案中,DA-BIM方法已經有約30倍的投資報酬率。團隊雖投資了190,000美元於DA-BIM的建模及檢討會議,但也因此提前10周完工,節省經費達1,900,000美元。業主華盛頓大學醫學中心可因此提早營業,增加獲利3,500,000美金。此外,因為減少設計變更的時間和風險,估計可節省支出高達300,000美元。雖然這些數字大多為估算值,但從工地主任豐富的經驗,其可信度相當高。 機電設備 涵蓋三樓層 依序看了這些樓層, 筆者特別對二樓的資訊機房印象深刻。由於現代醫院檢測儀器相當多,每個樓層都預留相當大的資訊機房(目測約15坪的封閉空間),以放置資訊儲存設備及網路伺服器設備。特別是二樓的醫療影像設備繁多,該樓層的機房具備相當複雜,比一般網路資訊公司的機房還更具規模。因此在施工時,仍不斷使用BIM模型來檢討設計,力求減少設計的錯誤和施工的損失。 此外,其機電樓層也令人印象相當深刻。一個十層樓的醫院建築,竟然有三個層樓完全規劃為機電設備,從某個角度而言,此醫院建築可以視為廠房和一般建築綜合體,必須同時考量設備的運作與使用者的舒適度,可以想像其規劃設計所需的細膩度。因為人員可以走入機電樓層,所以動線的規劃就變得很重要。在參訪的過程裡,跟著地上藍色區塊的指引,便可行走在錯綜複雜的管線中,無需跨越或低頭(圖三)。這看起來很優雅的設計,必須透過不斷檢討三維的BIM模型,把維修動線整合於管線的佈設當中才能辦到(圖四)。 圖三 機電樓層動線寬敞,人員可以走進檢測維修 圖四 機電樓層運用三維模型檢討,將管線和結構密切整合 此外,筆者也藉機多觀察了正在工作的人員,發現他們用了許多方法取得資訊,以確認所有施工細節的正確性。到每個施工樓層電梯出口處,就可以看到一大型螢幕,展示最新的施工資訊(圖五)。由於此案有多達2000個設計釋疑(Request for information RFI)、600個設計變更(Change orders),工程人員必須時時確認最新資訊,以免因圖面資訊不同造成溝通障礙。另,工地主任隨身的iPad也讓人印象深刻,該iPad不僅有完整最新的BIM模型,也有完整的設計文件及變更內容,工地主任也善用其拍攝功能,記錄工程特殊的施工步驟(圖六)。在現場他為了解釋大型醫療設備的安裝流程,就利用iPad裡的影片,展示利用吊車將設備吊入機房的流程。另外也恰巧看到法規檢查員正在進行查核,他們將整本施工圖放置於推車上四處檢查,看起來相當有效率(圖七)。 圖五 每樓層都有一個資訊中心,展示最新工程相關資訊 圖六 工地主任利用iPad儲存、拍攝、分享工作規劃與施作 圖七 法規查核人員利用大圖和推車工作 現代化施工 必先利其器 在工程參觀裡,可深刻感受到現代建築的複雜度。傳統的水電空調、資訊設備等附屬設施,如今已躍升為工程要角。現代的施工團隊,必須整合跨領域的工程設計,從施工流程和施工性來考量人機料的安排,並擁有良好的資訊輔助設備,時時掌握動態資訊,以精實營建的方式,才會符合業主的期待與需求。 ( 註:提供照片/韓國梨花女子大學同學 Jinhee Oh ) 轉載自營建知訊第355期頁57-63
0 評論
發表回覆。 |
文章類別
發佈時間
三月 20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