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尚賢 國立臺灣大學 土木工程學系教授兼工程資訊模擬與管理研究中心主任 劉朝翔 國立臺灣大學 土木工程學系工程資訊模擬與管理研究中心專案經理 導正觀念 發揮BIM效能 隨著BIM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 技術在臺灣越來越被建築工程產業重視和廣泛使用,許多相關議題已一一浮上台面。其中最受到各方討論的議題即為:國內缺少BIM 之相關標準。在一個沒有統一標準的環境下, 一個專案中,業主、建築師和承包商對於BIM 的使用、想法及溝通上時常出現落差。在臺灣的建築工程產業,無論是公共工程或是私人企業,主要還是以業主為主導者,因此常會出現的例子就是,當業主在還沒有足夠的認識和準備之下,往往因循傳統的思維來看待BIM 模型與技術,甚至受到一些誤導,將之視為解決現存工程問題的萬靈丹,但卻不太願意投入額外的成本與資源,就想實現BIM 的所有好處。再者,若要讓BIM 能發揮最大效益,必須從建築工程之全生命週期資訊管理來思考並調整流程與組織,但許多就算是已導入BIM 技術之業主,還是常以傳統工程流程來作業,導致BIM 技術的效能受到侷限。因此,如何在協助業主導入BIM 技術的同時也能一併導正其觀念,並將新的BIM 流程建立起來,甚至標準化,應為當前最重要的課題之一。 制定相關標準 國內遠遠落後 反觀國外的發展狀況,許多先進國家如美國、英國、新加坡、芬蘭等皆已制定BIM 的相關指引、規範與標準,以利該國政府單位或私人企業在導入BIM 技術時有可遵循的依據。例如,在參考文獻[1]中所提到的,美國國家建築資訊模型標準 (National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 Standard-United StatesTM ) 在2012 年5 月17 日公佈了第二個版本[2]; 英國(AEC (UK) BIM Protocol) 和新加坡(Singapore BIM Guide) 也陸續於2012 年9 月和2013 年8 月發佈了第二版的BIM 相關國家標準[3] [4]。除了國家層級的標準外,美國許多學術機構因校內工程及招標需求,也以業主的角度訂定 BIM 相關標準和專案執行計畫,其中美國賓州州立大學更為了設施業主(Facility Owner) 而訂定BIM 規劃指引(BIMPlanning Guide for Facility Owners, Version 2.0)[5],以利業主思考在導入BIM 時之目標策略及執行時的注意事項,並協助在過程中能夠做出正確的判斷與投入適當的資源。 打造國內指引 近期出爐 為了協助臺灣的業主導入BIM 技術應用,在過去的一年裡,臺大土木系工程資訊模擬與管理研究中心(簡稱臺大BIM 中心) 開始著手打造一份能夠協助國內業主撰寫BIM 導入方針(Guidelines)的指引(Guide)。首先,收集國外規範與標準等相關文獻,將符合本指引目的之資料進行彙整,並歸納出各個文獻的共同點及參考價值。 接下來,將其內容項目以問卷調查形式,根據不同的需求、重要性、急迫性、技術難度等評估指標,寄給業主、工程顧問、營造廠的專家來填寫,以決定指引之研擬重點與優先順序。此外,為了確保內容的適用性及正確性,在研擬過程中,也多次邀請國內業界與學術界的BIM 專家擔任顧問,進行多次的審閱、會議討論及修改,最後才完成《業主BIM 導入方針之擬定指引》 初稿,不久即將公開提供各界審閱,並再修訂後定稿,免費提供給各界參考使用。 開宗明義 確立使用目的 此《BIM 指引》以向業主說明「BIM 使用目的」為開始(第一章),先讓業主明白在BIM 導入及應用過程中,應在生命週期不同階段訂有明確的BIM 使用需求與目的,因為此使用目的必定會影響業主的導入策略、BIM 的流程、模型的建置與交付、契約內容以及專案團隊的協同作業模式。更重要的是,會影響到業主的資源投入決策。因此,第二章則說明如何訂定BIM 導入之策略及目標,並於第三章「BIM 實施規劃」中提供生命週期各個階段可能牽涉到的相關BIM應用項目與範例,並提醒業主若在未瞭解本身需求前便盲目的應用BIM,通常將導致資源浪費與失敗。 一旦有了明確的目標後,便可開始規劃BIM 流程、人事配置與職責、交付方法以及契約內容[6]。舉例來說,若業主希望應用BIM 技術於設計階段來進行3D 視覺化溝通,便可指派一位BIM 專案經理 (人事配置),經過與設計團隊溝通協調後 (契約內容),決定該階段之建築、結構與機電模型元件各自之發展程度(Level of Development,LOD) [7] (交付內容),完成後則統一以IFC 格式移交給業主的BIM 專案經理來驗收(交付方法、契約內容)。此一系列程序即稱為BIM 流程。 此外,為了有效執行第三章的實施規劃,《BIM 指引》於第四章「BIM 執行環境」中提供建置BIM 環境時所需注意的事項,尤其是BIM 模型的檔案大小及數量將隨著專案進程不斷增加,所以必須在導入初期或專案開始前就有全盤的規劃,才不會導致後續因模型儲存所需空間過於龐大且管理複雜而產生問題。另外值得一提的是,BIM 的專案協同作業環境設置,也應根據企業型態與發包模式等而有所不同。若為一次性的專案,業主可以考慮委請專業BIM 服務廠商來支援此專案之協作平台,或是委由承包商負責; 若為多專案之業主,則可評估投資此協作平台環境,提供給各專案團隊使用。 拋磚引玉 建構相關規範 雖然《BIM 指引》的擬訂對解決國內需求BIM 規範與標準的議題,所能貢獻的仍十分有限,其內容也應還有許多值得持續檢討、擴增與修訂之處,但希望藉由擬定此《BIM 指引》的一點努力,能或多或少協助業主在導入BIM 時作為參考與依循的思考與範例。此版《BIM 指引》之完成也只是一個開始,未來臺大BIM 中心將隨著指引使用者提供的經驗回饋,以及學術界和業界專家們的指正與建議,持續且定期地檢討更新內容,並希望能拋磚引玉,有更多的人一起來為建立國內BIM 的相關規範與標準而努力。 參考文獻
(本篇刊載於營建知訊372期59-62頁)
0 評論
發表回覆。 |
文章類別
發佈時間
三月 20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