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大BIM研究中心
  • 首頁
  • 關於BIM中心
    • 組織成員
    • 歷年活動
  • BIM專欄
    • 營建知訊列表
    • 土木水利電子報列表
  • 出版/媒體
  • 教育活動
    • 暑期課程/高中職營隊
    • 年度訓練計畫
    • 開放式課程
    • 訓練活動
    • 研討活動
    • BIM for Owners
    • 學員回饋
  • 相關連結
    • 合作夥伴
    • 國內外 BIM 網站
  • 聯繫訊息
  • FB粉絲頁
  • 台灣BIM聯盟
  • 企業徵才

[營建知訊轉載] 遠端BIM檢討平台 開發新利基 康仕仲、吳宗翰、吳丰(2016.07)

7/29/2016

0 評論

 
遠端BIM檢討平台 開發新利基

康仕仲 國立臺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系 教授
吳宗翰 國立臺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系 博士生
吳丰 國立臺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系 碩士生
本文簡介康仕仲教授研究團隊,近期所發展的遠端建築資訊模型檢討平台(Virtual BIM Reviewer,VBR)。此平台利用遊戲引擎將BIM模型導入虛擬實境中,使用者可身歷其境觀看模型,並在虛擬環境中與其他人的分身溝通,進行BIM模型的檢討。本文主要介紹研發的背景、平台的主要功能,以及未來發展的潛力,希望能藉此拋磚引玉,提升BIM在工程實務上的價值。
VBR 應用 實現遠距交叉溝通營建產業專案的複雜度高,需要結合各種不同專業的團隊,透過專業分工來完成。在營建專案中,這些專業團隊通常隸屬於不同公司、位於不同地區,有時甚至是橫跨國與國之間的遠距合作;由於營建專案的特性,時程通常相當緊迫,前一個項目的延宕,會直接影響到後續項目,進而拖累整個專案進度。
因此,遇到問題的時候,通常彼此會透過遠端溝通工具來進行立即性的討論。過去當營建產業仍是圖紙化時代時,最常見的方式就是透過電話進行口頭討論,然而口頭討論常會出現難以理解對方描述的情形,因此往往需要耗費很多時間。
隨著 BIM 技術的興起,營建產業的資訊邁向數位化,可以透過網路於遠端分享平面圖,甚至以三維模型輔助溝通。圖一展示透過遠端會議軟體 (Sococo) 進行討論的畫面。圖中可以看到,其中一位使用者的電腦畫面正在分享 BIM 模型,各專業團隊彼此之間可以直接根據設計的BIM模型,搭配文字或語音來進行溝通討論。過程中如需觀看其他使用者的電腦畫面時,則可透過點選下方的螢幕選單來切換,藉此完成遠端的溝通討論。单击此处进行编辑.
图片
雖然BIM的導入配合遠端會議軟體,可以解決口頭描述造成誤會的問題,提升遠端討論的效率,但仍是有很大的改善空間。首先,使用者們只能夠觀看一位特定使用者的電腦畫面,而畫面中的模型僅能由螢幕分享者來操控,其他使用者並無法自主的瀏覽模型,如此一來則限制了其他使用者瀏覽模型的自由,降低其他使用者對模型的理解度。此外,使用者是用建立模型的視角來觀看模型,該視角可稱之為上帝視角,而儘管上帝視角可讓使用者如堆積木般地快速建立模型,但卻無法提供建築空間的真實感受,容易忽略掉許多空間感受性的問題。最後,使用者仍是使用文字或語音等方式來作溝通,依然有空間再發展更多其他討論工具。
綜上所述,遠端 BIM 模型檢討是營建產業必然的趨勢,然而現行的 BIM 工具多是用於建立或修改模型,並無法幫助使用者進行真正有效的溝通討論,使用者們僅能使用一般的通訊軟體,透過畫面分享、語音溝通等方式來進行遠端 BIM 模型檢討。有鑑於此,本研究團隊結合 BIM 與虛擬實境技術,利用遊戲引擎建立一虛擬實境式的線上討論平台-VBR,可讓身處各地的使用者們進入相同的虛擬環境中進行遠距溝通。VBR 提供使用者各自的虛擬替身,藉由操控虛擬替身來探索環境,並與其他使用者互動,進行遠端 BIM 模型檢討。
虛擬實境檢核模型 呈現新設計本研究團隊使用Unity3D遊戲引擎與HTC Vive虛擬實境設備來發展VBR。在VBR中,使用者可戴上虛擬實境的頭戴式顯示器,以取得身歷其境的立體視覺。該立體視覺是透過模擬人類左右兩眼的視差,分別產生左右兩眼的成像畫面,並投射到使用者的雙眼來達成。透過立體視覺來讓使用者直接體驗真實的建築空間感受,將可更快速找到需要被改善的設計議題,幫助 BIM 模型檢討的進行。圖二顯示出使用者頭上戴著虛擬實境立體成像顯示器,雙手拿著虛擬實境的控制器,分別模擬使用者的左右手,而使用者左右眼所看到的畫面則如圖三所示。
圖一 BIM 配合遠端會議軟體進行遠端討論
图片
图片
圖二 使用者穿戴虛擬 圖三 虛擬實境設備提供立體視覺:左眼成像(左圖);右實境設備 眼成像(右圖)
此外,VBR還包含了「環境設置」、「設計檢核」、「方案討論」等三個功能。「環境設置」幫助使用者將要討論的 BIM 模型匯入至虛擬環境,並連結BIM模型中的工程資訊;「設計檢核」能幫助使用者在虛擬環境中探索模型,並找出所需討論的設計問題點;「方案討論」則是幫助使用者與其他使用者進行溝通討論,共同決定新的設計方案。
在此簡介此三項功能如下:
l 「環境設置」:
使用者們先將 BIM 模型匯出成「資料庫」與「FBX 模型」兩種格式,接著將「FBX 模型」匯入至「VBR」中重現,然後進行基本的物理性質設定(主要是設定物體的邊界)。完成後將再度確認 VBR 可讀取到資料庫中的物件屬性資訊,並將其顯示於畫面中(圖四)。在此,以 FBX 模型中所儲存的物件 ID為索引值,再從一開始使用者匯出的資料庫中搜索物件的屬性,擷取資訊至 VBR 中顯示給使用者。
图片
圖四 VBR 中顯示 BIM 模型元件資訊
l 「設計檢核」:
VBR 提供地圖工具來讓使用者確認自己所在的位置,在使用者確認自己的位置以後,就可以使用移動工具,透過鍵盤、滑鼠或是虛擬實境控制器等硬體裝置,操控自己在虛擬環境中的虛擬替身進行移動。必要時,使用者可以使用傳送工具,將虛擬替身傳送到指定的位置,達到快速檢核的目的。當使用者到達想要的位置後,使用者可以基於使用測量工具所獲得空間中的距離、資訊擷取工具所獲得 BIM 模型中的物件屬性資訊,以及沉浸式的體驗感受,再結合其專業知識來判斷該項設計是否通過檢核。若是使用者發現有需要討論的議題,則可使用標籤工具,將設計議題的描述與負責人等資訊記錄下來,提供後續方案討論時參考。
圖五是使用者正在建築物的外圍進行外牆設計檢核時之畫面,淺綠色的線從使用者的所在位置射向他正在關注的位置。由圖中可看出使用者正在觀看建築物的外牆,而在觀看過外牆後,使用者認為建築物的外牆太過灰暗,因此在外牆上建立一標籤作為紀錄,並在標籤中註明是由「Wu」這位使用者所建立,同時指定由「建築師」來回答此設計議題,而標籤的主旨是「Color」,描述內容則是要求建築師將該面牆的顏色調亮。該標籤將會直接顯示於模型上,並簡單顯示該標籤的主旨(圖六)。
图片
圖五 使用者正在觀看建築物的外牆設計单击此处进行编辑.
图片
图片
圖六 VBR 的標籤工具:標籤資訊(左圖);標籤位置(右圖)
l 「方案討論」:
使用者可以根據設計檢核中所記錄的標籤資訊,開始進行方案討論。首
先使用邀請工具召集與該設計議題之相關人員進行討論,接著使用雷射工
具明確指出需討論之處,並使用聊天工具進行方案的討論。必要時,可使
用畫面分享工具,讓其他使用者看到特定使用者畫面下所發現的問題。接
著雙方可提出設計方案,透過材質置換工具或是位置調整工具來呈現新的
設計方案。
圖七是使用者們根據先前所留下的標籤,使用邀請工具召集相關使用者來到建築物外的畫面,相關人員於是開始對外牆設計進行方案討論。本圖顯示出「建築師」的使用者畫面,而畫面上的「Wu」人形,則是當時留下標籤的使用者。雙方可透過文字或語音,再搭配上材質置換工具來調整外牆材質(圖八)。
图片
圖七 使用者們進行方案討論時的畫面
图片
圖八 VBR 的材質置換工具
目前VBR中除可使用材質置換工具外,也可以讓使用者進行位置調整。圖九即呈現出使用者正利用位置調整工具,將辦公室內之沙發椅從右搬至左。
图片
图片
圖九 VBR 的位置調整工具:移動前(上圖);移動後(下圖)
三重效益 提升模型檢討效率
經初步測試,目前發現VBR的展示方式具有三大效益:
自由探索: VBR 提供虛擬替身,使用者可自由操控自己的虛擬替身來探索虛擬環境,獲取各自關注的資訊,不像過去使用一般通訊軟體,僅能獲得螢幕分享者的畫面與資訊。而當探索環境的自由度提高後,則可及早發現更多需要檢討的設計議題。
身歷其境: VBR 讓使用者以第一手的視角來探索環境,再搭配上虛擬實境技術所提供的視覺模擬,給予使用者身歷其境的感覺。而藉由直接體驗建築空間的真實感受,使用者可更快速地找到需改善的設計議題,提升模型檢討的效率。
討論快速: VBR 提供許多輔助討論的工具,使用者可透過邀請工具來快速召集設計議題的相關人,縮短討論前的準備時間。此外,可透過雷射工具直接指出需討論的問題點,加速討論的進行。而透過材質置換與位置調整工具,則可快速呈現新的方案。有了以上這些工具,使用者們將可更有效率地達成溝通與討論。
探索問題及時修正 平台具潛力本文分享開發中的遠端 BIM 模型檢討平台-VBR,其可讓身處各地的使用者透過網路連線進入同一個虛擬環境中,各自操縱虛擬替身來探索環境,並與其他使用者互動,進行遠端模型檢討。透過VBR的虛擬替身,大大增加了使用者探索空間的自由,同時利用虛擬實境技術,體驗未來建築物中的真實空間感,幫助使用者在設計階段即能早期發現更多需要檢討的議題。而在發現須檢討之設計議題後,使用者可透過 VBR 的溝通討論工具,在虛擬環境中快速討論新的設計方案,有助於提升BIM模型檢討之效率。

VBR 提供遠端 BIM 模型檢討的新方式,若讀者欲嘗試 VBR,歡迎來信:vbr@caece.net,也歡迎參考 VBR 網站,關注最新資訊:vbr.caece.net。

(本篇刊載於營建知訊402期第59-66頁)
0 評論



發表回覆。

    RSS 訂閱

    文章類別

    全部
    中國工程師學會 工程雙月刊
    營建知訊

    發佈時間

    三月 2023
    一月 2023
    十月 2022
    九月 2022
    八月 2022
    七月 2022
    六月 2022
    五月 2022
    四月 2022
    三月 2022
    二月 2022
    一月 2022
    十二月 2021
    十一月 2021
    十月 2021
    九月 2021
    八月 2021
    七月 2021
    六月 2021
    五月 2021
    四月 2021
    三月 2021
    二月 2021
    一月 2021
    十二月 2020
    十一月 2020
    十月 2020
    九月 2020
    八月 2020
    七月 2020
    六月 2020
    五月 2020
    四月 2020
    三月 2020
    二月 2020
    一月 2020
    十二月 2019
    十一月 2019
    九月 2019
    八月 2019
    七月 2019
    六月 2019
    五月 2019
    四月 2019
    三月 2019
    二月 2019
    一月 2019
    十二月 2018
    十一月 2018
    十月 2018
    九月 2018
    八月 2018
    七月 2018
    六月 2018
    五月 2018
    四月 2018
    三月 2018
    二月 2018
    一月 2018
    十二月 2017
    十一月 2017
    十月 2017
    九月 2017
    八月 2017
    七月 2017
    六月 2017
    五月 2017
    四月 2017
    三月 2017
    二月 2017
    一月 2017
    十二月 2016
    十一月 2016
    十月 2016
    九月 2016
    八月 2016
    七月 2016
    六月 2016
    五月 2016
    四月 2016
    三月 2016
    二月 2016
    一月 2016
    十二月 2015
    十一月 2015
    十月 2015
    九月 2015
    八月 2015
    七月 2015
    六月 2015
    五月 2015
    四月 2015
    三月 2015
    二月 2015
    一月 2015
    十二月 2014
    十一月 2014
    十月 2014
    九月 2014
    八月 2014
    七月 2014
    六月 2014
    五月 2014
    四月 2014
    三月 2014
    二月 2014
    一月 2014
    十二月 2013
    十一月 2013
    十月 2013
    九月 2013
    八月 2013
    六月 2013
    五月 2013
    四月 2013
    三月 2013
    二月 2013
    一月 2013
    十二月 2012
    十一月 2012
    十月 2012
    九月 2012
    八月 2012
    七月 2012
    六月 2012
    五月 2012
    四月 2012
    三月 2012
    二月 2012
    一月 2012
    十二月 2011
    十一月 2011
    十月 2011
    九月 2011

Proudly powered by Weebly
  • 首頁
  • 關於BIM中心
    • 組織成員
    • 歷年活動
  • BIM專欄
    • 營建知訊列表
    • 土木水利電子報列表
  • 出版/媒體
  • 教育活動
    • 暑期課程/高中職營隊
    • 年度訓練計畫
    • 開放式課程
    • 訓練活動
    • 研討活動
    • BIM for Owners
    • 學員回饋
  • 相關連結
    • 合作夥伴
    • 國內外 BIM 網站
  • 聯繫訊息
  • FB粉絲頁
  • 台灣BIM聯盟
  • 企業徵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