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尚賢 國立臺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系教授兼系主任臺大 BIM 研究中心主任 詹瀅潔 國立臺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系助理教授臺大 BIM 研究中心副主任 張國儀 臺大土木工程學系BIM 研究中心BIM 聯盟營運長 香港眾象諮詢創始人分享 BIM 豐富實務經驗2020 年新加入台灣BIM 聯盟的會員─眾象諮詢,自2014 年於香港成立後,六年來陸續在香港公部門的BIM 標準制定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例如2015 年與AECOM 合作,擔任香港機場第三跑道BIM總顧問、2016 年擔任渠務署石湖墟污水處理廠建築設計與BIM顧問、2017 年擔任AECOM 亞太區BIM 轉型顧問、2018 年再度與AECOM 攜手,擔任香港房屋委員會BIM 總顧問,2020 年則是擔任參與發展局委土木工程署古洞北粉嶺北第一期開發(KTN FLN NDA)BIM 標準整合顧問,資歷與經驗皆十分豐富。 臺大 BIM 中心與台灣BIM 聯盟特別邀請到眾象諮詢創始人與BIM 總監何涵晞小姐(圖一)擔任主講人,以香港機場管理局與房屋署之案例為題,分享給BIM 聯盟特別邀請對標準制定與推動有高度興趣的來賓參考,與會成員分別來自:英國標準協會(BSI)、內政部建築研究所、營建署建築管理組、臺灣建築中心、臺灣營建研究院、台北國際建築師聯合事務所、台灣人居環境全生命週期管理學會、清庭科技整合有限公司。座談會當天氣氛熱絡,眾人對於從公部門角度來制定BIM 標準之困難與好處,進行了熱烈的對談交流。 何總監先簡單地從國家、地方與機構組織等面向,說明BIM 標準的重要性,接著介紹BIM 在香港自2009 年至今的發展歷程。而在座談會中除了分享香港機場管理局與房屋署BIM 標準架構與制定方法,同時也針對BIM標準制定及其推行的挑戰與機遇進行分析討論。 台、港產業轉型與技術導入過程面臨相似挑戰 從何總監的分享中可以發現,這些年來,儘管台灣在BIM 相關標準制定方面,對美國、英國、中國、芬蘭等國家的標準都有相當的瞭解,也有一些實務應用的經驗,但這幾年間似乎與新加坡的BIM專家交流較多,也花費比較多時間與資源,想要導入新加坡在BIM標準制定上之成果與經驗。過去雖然知道香港已開始進行一些標準的制定,但因較關注英國政府在BIM 相關標準的發展,再加上政府研究單位試圖引進新加坡相關標準加以本土化,因此有些忽略了香港在BIM 標準制定上的發展。透過此次何總監的分享,才發現香港的經驗有許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無論港台,大家面對的產業轉型與導入新技術、觀念、工具、流程的挑戰都很相似,但香港政府的態度與賦權產業自主發展標準的方式,以及這些年來所累積的成果與標準應用經驗,都令人印象深刻。 除了演講內容外,會後討論也提到了因應未來智慧城市應用,常會有「這些資料現在用不到但是也不知道哪天會用到,要不要乾脆都一起留下來」的問題,以及究竟哪些資料要交付等等,或許需要大家更多的共識。另一個有趣的話題則是,大家討論到香港的公屋跟台灣社會住宅的異同,以及我們的社會住宅能否發展類似標準的問題,從中看到了雙方存在一些法規、鄉土民情上的差異,同時也發現到複製他國經驗時,所會面臨的困難點。 國家標準制定香港賦權專業團體參與 此次經由香港制定標準的經驗,發現有許多值得國內借鏡的地方,尤其他們能夠有效結合政府與民間的資源和專家,有系統且嚴謹地推動標準的制定,在兼容中國與英國的標準方面也很有特色。台灣雖然在BIM 技術的應用與經驗上也有不少可與世界各國並駕齊驅的地方,但在國家標準的制定上的確起步較晚,也較無系統章法。雖然標準的訂定需要產官學界共同的努力,但畢竟是國家標準,政府的態度與主導力量還是關鍵,且政府自己得先對相關議題有充分的瞭解與掌握,才能事半功倍。香港政府賦權建造業議會為通用BIM 標準制定者,有利結合產官學專家與資源,可以更快速有效地達成標準制定與推廣應用的任務,值得台灣參考。 香港政府採用賦權建造業議會為通用BIM標準制定者這種模式,雖然本就存在於採用英國制度的香港社會,但許多專業團體都被賦權制定及維護該專業領域之標準與產業制度,而非全由政府自己主導,這與台灣事事多要政府主導負責的文化很不相同。然而,台灣還是可以參考香港政府如何設定政策目標,表達態度,並投入資源與產學界合作推動執行BIM 應用與標準制定的策略與方法。 7+1 規範類別、內容、邏輯值得參考 此外,香港目前累積的成果也十分值得台灣研究與學習,例如何總監所分享的7+1 主要的規範類別(定義主要使用者、規範必要/可選的BIM 應用、模型矩陣及精細程度、系統性建模方法、協作協定、軟體與協作平臺應用、模型與資訊品質控制、資訊交換機制),其分類邏輯、內容及相互關係,都很值得參考。台灣社會相對於香港更多元民主,營建產業中因參與者的多元性,再加上政府採購法及缺乏有彈性的相關制度,因此所面對的挑戰可能較香港更為複雜,要達成共識所需的時間可能也較多,但只要政府對協助產業升級有好的願景與策略,並投入適當的資源,相信定可在產官學界的通力合作下,完成台灣BIM 相關標準的建立與持續發展。 深入了解業主需求融合制定在地化標準 何總監對所參與案例的架構及過程做了相當清楚的介紹,而此二案例的複雜度與內容都有著極大的差異,也讓大家清楚地了解到,相同標準對於不同使用者,其意義也大為不同。而除了標準的內容外,何總監的團隊與業主溝通的方式也很值得參考,他們深入了解業主的需求,而不是將各種項目包山包海地概括進去。同時,從案例中也可看到香港如何將本身原有的標準,與英國及中國的標準結合後,再行制定適合自己使用的在地化標準。此外,何總監分享了香港如何利用模板跟教學手冊,讓使用者能快速地展開專案的執行,這些經驗和案例不只在標準制定上,在其他的BIM服務上也都是值得參考的作法。 交流激盪創意火花有助未來凝聚共識 從講者與來賓們的對談中可以發現,不同的利益關係者,對同樣的議題有著不同的感觸,每一方都有各自的立場以及困境。舉例來說:標準的訂定是一個大工程,要仔細考量標準在不同工程案件上的適用性,但卻沒有一個適用的標準;而廠商與業主的溝通之間又常有落差。但在座談會中進行熱烈討論的同時(圖三),也發現大家對BIM 標準及BIM 在建築營建產業的使用,有許多富有創意的構想,可以提供給立場不同的人做參考。其中有些問題或可透過學校及產業界對BIM人才的培育獲得解決,另一些問題則能透過提升業主對BIM 技術及業主方對自己需求的了解而獲得改善。 此次分享,除了何總監的香港經驗讓與會者眼睛一亮外,也引發了台灣產官學界的與會專家們針對台灣目前在BIM 應用與標準制定上不同層面的相關議題,進行許多的意見交換與討論,雖然有些討論因立場與角度之不同而有些激烈,但此難得的交流機會也讓大家更進一步瞭解各自的困境與需求,應有助於未來台灣共識的形成。最後,透過建立溝通平台,讓多方能有效率的參與對談、尋求彼此的共識、激發對BIM 應用的想像與思考,將能有助於大家凝聚力量,發展適用於台灣本土的BIM 標準。 轉載自營建知訊第454期,頁96-101。
0 評論
發表回覆。 |
文章類別
發佈時間
三月 20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