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大BIM研究中心
  • 首頁
  • 關於BIM中心
    • 組織成員
    • 歷年活動
  • BIM專欄
    • 營建知訊列表
  • 出版/媒體
  • 教育活動
    • 年度訓練計畫
    • 學員回饋
    • BIM for Owners
    • 訓練活動
    • 研討活動
    • 開放式課程
  • 相關連結
    • 合作夥伴
    • 國內外 BIM 網站
  • 聯繫訊息
  • FB粉絲頁
  • 台灣BIM聯盟
  • 營建知訊列表

[營建知訊轉載]漫談ISO-19650全球瞭望與在地推展(上)張國儀 (2020.4)

4/30/2020

0 評論

 
張國儀    國立臺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系 BIM研究中心出版平台總編輯
 
2019年夏天,英國標準協會(以下簡稱BSI)與臺大BIM研究中心、臺灣營建研究院、台灣建築中心、台灣建築資訊模型協會,以及台灣人居環境全生命週期管理學會共同組成的Taiwan BIM Task Group合作完成了ISO-19650中文版的翻譯與推出(歡迎至臺大BIM研究中心首頁下載電子版:https://www.ntubim.net/)。由於ISO一向是許多產業遵循的流程標準,ISO-19650中文版的推出,也在台灣營建業掀起了不小的討論聲浪。而推出至今近一年的時間,究竟營建產業對這個標準有何看法呢?
為解開此疑問,臺大BIM中心謝尚賢主任特地邀請到擔任BSI稽核員兼課程講師的郭瀚嶸經理,針對此議題進行對談。
 
ISO-19650對BIM發展的影響
​

郭經理指出,其實ISO-19650對全球的營建產業有不小的影響力。他表示:「最早是中東地區最先採用英國的架構來做管理的體系,進而網羅歐洲最好的公司。也因為這樣的趨勢,在荷蘭、比利時、德國、法國等,都陸續有公司取得此一標準認證。各國都有自己的語言版本,像是法文版、德文版等等。」不過他表示,儘管如此,各國並沒有真正將之納入政策中,而只是在歐盟的架構之下,鼓勵各國政府去採用。
然而,儘管政府願意採用,還是難免碰上許多問題。「我相信各國政府遇到的問題都一樣,就是要如何去訓練第一線的人員,這很需要時間。只不過中東走得非常快,他們的公路局(RTA)也取得了認證,因此亞洲比較國際級的大公司目前就一直在評估,如果想要去拿中東的案子,是否也應該先取得標準的認證。」郭經理說,BSI近年來一直持續收到亞洲的公司提出這個需求。
至於澳洲,郭經理表示,他們幾乎可說是全盤採納19650,而紐西蘭的BIM handbook也都是直接參照19650再去加深內容。這個現象可以說全世界都在同步展開。儘管美國也有注意到,但通常會來詢問的大部分都是軟體商,而不是管理架構的人。」
 
亞洲產業如何看待ISO-19650

而這樣的趨勢來到亞洲,可以發現,新加坡和馬來西亞這兩國比較快做出反應。「馬來西亞很早就說要做BIM-802相關的要求,而新加坡去年就列出了AIR的建議內容,這些都是在幫助政府釐清一些事情,因為我們在看AIR和OIR,其實某種程度就是要弄清楚今天客戶要什麼。」
郭經理表示,他自己本身就是亞洲第一位講師兼稽核員,因此有較多機會在全球各地親身接觸各國案例。不但前往香港、韓國,也即將往上海發展業務,他說,「我們和上海同濟大學也有合作一些課程。」
而提到亞洲的發展與歐美較不同的地方是,「在亞洲部分,反而是在人才這個部分看得比較遠,也走得比較快。歐美大多比較注重合約,或是整體的框架,兩者概念不太一樣。當然可能因為歐美比較希望靠業主或政府的角色來讓專案更好,而亞洲因為政府還沒有直接從上而下的動作,所以我們就期待可以由下往上,從人才方面去提升,這方面我看到的資料也愈來愈多。這是我目前觀察到的狀況。」

日韓對ISO-19650的態度

談到台灣的近鄰對ISO-19650作何想法,郭經理表示,日本、韓國及中國大陸的反應其實沒有太大差異,「政府單位都有關注到,至於有沒有真的導入,像是成立委員會或進行訓練,在深度方面可能還有待觀察。」他說,其實這是大國間博弈的過程。「坦白說他們也都在找自己的路。比方說中國,他們一方面希望能了解19650,一方面也希望趁這個機會看看如何去突破自己原有標準的瓶頸。」
此外,郭經理提到,就目前所看到的狀況,亞洲各國大都是從科技面開始下手。「大家已經先有技術和軟體,如果我今天想符合我自己的需求,那我就制定一些比較小的步驟程序,做一些自己在地的規範,跟技術很直接地就結合在一起。可是最大的問題在於整個產業缺乏一個大的流程,也因此更顯現出ISO-19650的重要。」他認為,因為19650這個大流程與整個產業的運作過程需要被內化,所以各國目前都處在尋找切入點的過程,「他們都在研討該如何將既有的流程與19650做mapping。」
 
台灣該如何因應ISO-19650的出版

解析全球的大趨勢之後,回過頭來看看台灣對此標準的反應為何。根據觀察,之前對ISO-19650較感興趣的大多是營造廠,也就是統包商這個角色,實際上也有幾家營造廠導入了這個標準。然而,在業主端部分,無論是政府部門、建設公司,或是房地產集團等有營建需求的企業,在欲導入BIM之際,又該如何作為呢?
關於此問題,郭經理表示,在開設課程前期,感興趣的客戶確實是以營造廠為多,然而近期卻是以顧問公司為多。「之前是以營造廠為主,至於設計單位,也有滿多建築師來參與課程。不過就像BIM導入一樣,營造廠,也就是乙方,通常是有比較多資源的。假設有一定的規模,比方說甲級營造廠,甚至是上市上櫃的公司,可能就會自我要求要有9001這樣的管理架構,其實這是對整個產業最大的轉變。」至於業主端,他表示,確實也有些單位在詢問,比方說桃園機場公司,去年也有相關的處室單位來參加BSI所開辦的課程。
 
目前的BSI課程架構

談到目前的課程架構,郭經理提到,BSI的課程有一些比較標準的模組和教材,「就像是之前的BIM level 2 learning outcome framework,但如果我們把這個架構的精神直接搬到台灣來用,有些東西其實可能是不太需要的,因為很多東西實際上是英國政府的要求,可能得經過許多轉換才能適用於台灣。」他表示,其實在安排課程的過程,也是一種滾動式學習,並不需要持續把最新版本中的內容加入。「坦白說,內容並非始終固定不動,只是ISO-19650中的條款內容我們一定都會帶到,至於實際案例或是活動討論的深度,我們都會持續再局部進行修正。」
他也說明實際進行課程的方式:「我們上課的第一天,讓所有人先練習寫OIR、 AIR、DIR,前幾天先讓大家磨合;但是到後期,我們就會要求要把我們講師提出來的意見修正進去,或是要求學員pre-BEP真的要聚焦到某個程度才行,不能就是活動都演練完了還沒有做一個收斂。所以說我們也是逐步將課程的嚴格程度提高。」
 
完成課程後,是否仍需要輔導或顧問之協助?

BSI目前提供的課程頗受到營建產業的關注,然而令人好奇的是,在上完課之後,公司企業的人員是否就能夠自行進行導入呢?或是仍需要其他輔導單位或顧問公司的協助?對此,郭經理表示,「在某種程度上,只是上完課,可能還是無法獨力進行導入。」
既然如此,令人關注的是,目前可以提供輔導與顧問的人力又是如何呢?對此,郭經理表示:「前面提到的課程內容大致上都比較固定,因為如果由BSI核發課程訓練證書,在學生的活動成果部分,我們必須有所依憑,所以剛剛才說,一開始我們要求的比較鬆一點,後面的活動就會要求得比較深一點。但顧問和課程就分得比較開了。」
他提到,BSI在寫標準時,其稽核部門必須維持某種程度的公正性,因此會由合作單位來擔任顧問方面的角色,而目前的合作單位以臺灣營建研究院為主。「營建研究院本身是受到產業認可的第三方單位,所以由他們來協調並提供人力支援,也就是說由他們實際進入產業的單位裡去解構目前的運作狀況,協助鑑別需要做哪些深入的調整。」他表示,在顧問這方面,BSI所抱持的態度其實傾向於認真去剖析客戶的需求,而不是走向「普及化」,「所謂普及化也就是大家做出很多不同的樣板,很多人還搞不太清楚狀況就套用了,套用了之後又發現其實不合用,不但心裡苦,而且也沒辦法符合公司的需求。」他苦笑著說。因此,BSI目前不考慮直接去做顧問這部分,「我們就專門負責稽核的訓練。」

(想知道稽核如何進行、稽核單位又有什麼等級與差異嗎?精彩內容下期待續…)
​
轉載自營建知訊第447期,頁74-78。
0 評論



發表回覆。

    RSS 訂閱

    文章類別

    全部
    中國工程師學會 工程雙月刊
    營建知訊

    發佈時間

    一月 2023
    十月 2022
    九月 2022
    八月 2022
    七月 2022
    六月 2022
    五月 2022
    四月 2022
    三月 2022
    二月 2022
    一月 2022
    十二月 2021
    十一月 2021
    十月 2021
    九月 2021
    八月 2021
    七月 2021
    六月 2021
    五月 2021
    四月 2021
    三月 2021
    二月 2021
    一月 2021
    十二月 2020
    十一月 2020
    十月 2020
    九月 2020
    八月 2020
    七月 2020
    六月 2020
    五月 2020
    四月 2020
    三月 2020
    二月 2020
    一月 2020
    十二月 2019
    十一月 2019
    九月 2019
    八月 2019
    七月 2019
    六月 2019
    五月 2019
    四月 2019
    三月 2019
    二月 2019
    一月 2019
    十二月 2018
    十一月 2018
    十月 2018
    九月 2018
    八月 2018
    七月 2018
    六月 2018
    五月 2018
    四月 2018
    三月 2018
    二月 2018
    一月 2018
    十二月 2017
    十一月 2017
    十月 2017
    九月 2017
    八月 2017
    七月 2017
    六月 2017
    五月 2017
    四月 2017
    三月 2017
    二月 2017
    一月 2017
    十二月 2016
    十一月 2016
    十月 2016
    九月 2016
    八月 2016
    七月 2016
    六月 2016
    五月 2016
    四月 2016
    三月 2016
    二月 2016
    一月 2016
    十二月 2015
    十一月 2015
    十月 2015
    九月 2015
    八月 2015
    七月 2015
    六月 2015
    五月 2015
    四月 2015
    三月 2015
    二月 2015
    一月 2015
    十二月 2014
    十一月 2014
    十月 2014
    九月 2014
    八月 2014
    七月 2014
    六月 2014
    五月 2014
    四月 2014
    三月 2014
    二月 2014
    一月 2014
    十二月 2013
    十一月 2013
    十月 2013
    九月 2013
    八月 2013
    六月 2013
    五月 2013
    四月 2013
    三月 2013
    二月 2013
    一月 2013
    十二月 2012
    十一月 2012
    十月 2012
    九月 2012
    八月 2012
    七月 2012
    六月 2012
    五月 2012
    四月 2012
    三月 2012
    二月 2012
    一月 2012
    十二月 2011
    十一月 2011
    十月 2011
    九月 2011

提供者 使用自訂式範本建立您的專屬獨特網站。
  • 首頁
  • 關於BIM中心
    • 組織成員
    • 歷年活動
  • BIM專欄
    • 營建知訊列表
  • 出版/媒體
  • 教育活動
    • 年度訓練計畫
    • 學員回饋
    • BIM for Owners
    • 訓練活動
    • 研討活動
    • 開放式課程
  • 相關連結
    • 合作夥伴
    • 國內外 BIM 網站
  • 聯繫訊息
  • FB粉絲頁
  • 台灣BIM聯盟
  • 營建知訊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