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BIM聯盟全新系列活動 BIM 知識沙龍 交流新場域 周敬淳 國立臺灣大學 工程資訊模擬與管理研究中心專案經理 謝尚賢 國立臺灣大學 工程資訊模擬與管理研究中心主任 兼土木工程學系教授 聯盟新服務 第三場元月登場 秉持促進臺灣建築與營建產業持續進步之責任,過去7 年來,臺大BIM中心舉辦了各式教育訓練課程、研討會、趨勢論壇以及早餐會等活動。也承蒙各產官學研朋友們的支持,讓這些活動都能持續舉辦。2015年2月,臺大BIM中心以中立及開放原則為產官學研提供合作平臺,成立「台灣BIM聯盟」(http://www.bimalliance.tw/,以下簡稱聯盟),旨在以BIM技術為提升臺灣營建產業生產與創新的驅動力,並透過產官學研之合作,達成營建產業具有國際競爭力之升級。 聯盟於2016年9月首度試辦「BIM 知識沙龍」,以聯盟會員為主要服務對象,企圖營造一個提供知識與經驗交流、議題探索以及知識社群養成的場域,並邀請相關專業人士前來分享其經驗與成果。知識沙龍是一個有別於研討會與論壇的交流平臺。研討會與論壇屬於一次性參與的活動,而BIM知識沙龍的長期目標則為孕育一穩定的知識社群,因此主題聚焦範圍較小,並透過定期舉行,累積與回饋每次的成果,使得後續舉辦的場次有知識凝聚與加乘的效果。聯盟所舉辦的第二場BIM 知識沙龍已於2016年11月舉行,由於活動已逐漸步上軌道,因此特撰此文分享成果,望各界朋友不吝給予指教。第三場BIM 知識沙龍預計將於2017年1月舉辦,歡迎感興趣的朋友追蹤臺大BIM中心的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BIM.NTU)以獲取最新消息! 各界交流場域 互補互惠原則BIM 知識沙龍旨在善用產官學研各界人士在特定知識領域的才能, 從不同專業面向審視議題,交流彼此之經驗與願景。目前BIM 知識沙龍主要服務對象為台灣BIM聯盟會員,並開放限量的名額給非會員付費參與,對象涵蓋建築與營建專業之產業界、政府、學術界與研究單位。此沙龍先以半年為試辦階段,規劃每兩個月舉行一次,待運作步入軌道後,聯盟將依試辦期間所蒐集的意見回饋進行成效評估,再決定往後的舉辦週期。 BIM 知識沙龍內容與形式因考量到產官學研各界的優勢與需求,故以互補互惠為原則。以各方優勢來看,產業界是展現實力的競技場,業界人士具備寶貴的實務經驗,涵蓋產業現況、需求、發展策略與成本效益等面向,而這些經驗對學生尤其有幫助。政府單位掌握著打造產業整體環境之資源,適當的政策能促進臺灣營建產業創新與升級,影響層面既廣且深。而學研界則具備較多人力與相關資源可進行試驗性專案(Pilot Project)的研究,利於概念發想與前瞻技術探索,還可提供政府與企業技術服務及人才培育,並擅長法規制度之擬定、經營管理分析、資料搜集與分析、檢驗證明等業務,累積了眾多專案研究的經驗與成果。 以各界之需求來看,企業調撥人力與相關資源進行試驗性專案的彈性較小,BIM 知識沙龍提供之場域能提升企業與學研單位的交流機會。透過瞭解彼此的優勢與需求,企業可委託學研單位執行試驗性專案來進行技術研發與升級,進而提升企業之競爭力。另一方面,政府的施政方針、法規制定與經費投入,皆會影響產業能否健康發展,而瞭解產學研的優勢與需求,也有助於政府政策的制定與實施。學術單位因為承擔著教育責任,學生通常是邊做邊學習,且與實務應用比較,學術研究考量的面相相對單純,若要導入至實務,則需要顧及更多的面相。企業與學研單位的合作能從更全面的觀點切入,進行分析與評估,有利於拓展學生的視野;此外,學生可在老師的指導下,與產業界合作試驗性專案研究,實踐技術的初步架構應用,並培養從無到有的專案執行經驗。 活動流程 先分享後交流 為達成BIM 知識沙龍的目的,需確保所有來賓的經驗與知識能充分交流、每位參與者有充足的時間發言,且主講人或來賓提出之議題能獲得充分的討論。在此考量之下,來賓人數不宜過多,目前設定十五席為滿席,且聯盟會員擁有優先報名的權利。每場BIM 知識沙龍的長度設定在九十至一百二十分鐘,活動分為兩階段:主講人分享時間,以及自由交流時間。 在第一階段,主講人在輕鬆的環境下娓娓道來與議題相關之專業經驗與成果,形式類似講座,不同之處在於,主講人會事先擬定一些議題,適當地安插於分享過程中,與來賓對話與共同探討,促進來賓深入思考議題並掌握要點。此階段整體進行步調端視所有參與者討論該議題的熱烈程度。 主講人分享時間結束後,BIM 知識沙龍進入第二階段的自由交流時間。此時,所有參與者皆可起身在場域內自由移動,與感興趣的各界人士交流。根據目前試辦兩場的經驗,來賓通常在此階段透過即時的問答,達到交流的最高峰。第二階段活動結束後,主持人歸納當次的BIM 知識沙龍,包含主講人分享之內容、探討之議題以及自由交流時的心得與感想,供參與者後續參考。主持人同時會蒐集所有參與者對該次活動的回饋意見,作為後續BIM 知識沙龍的方向調整之用。 試辦兩場 熱門議題成果不俗 目前已試辦兩場BIM 知識沙龍,分別為:2016年9月21日「AR在土木工程的展望」,以及11月28日「看BIM如何翻轉工程查核」。 2016 年可謂沈浸式虛擬實境裝置應用的元年,不過多數科技廠商皆將應用方向瞄準在遊戲與電競領域。對工程領域而言,不論企業或學術界,探索虛擬實境也已非一朝一夕,然而過往多採用移動裝置作為載體,使用上仍需要雙手進行操作,且視野受限於螢幕的範圍。但在眾多沈浸式裝置迸發的2016年美國消費電子展(CES)大會上,已出現有廠商推出瞄準工程應用的沈浸式擴增實境裝置,預料擴增實境技術在未來幾年將顯著影響工程相關產業。 特此,9月場BIM 知識沙龍邀請臺大BIM中心專案經理周敬淳與臺大土木系博士候選人吳宗翰擔任主講人,主題為擴增實境在土木工程的展望。內容涵蓋擴增實境的發展脈絡、工程專用的擴增實境頭盔,以及臺大土木系研究團隊開發的「遠端建築資訊模型檢討平台(VBR)」。 圖一 主講人說明VBR的設計理念 圖二 主講人協助來賓體驗VBR VBR是為BIM模型檢討的需求所量身打造。此研究之動機是由於現行之通訊軟體並非為了BIM模型檢討而設計,如何讓位處不同空間的關係人員共同合作,以檢視專案進度、模型檢討,值得深入探究。研究團隊結合BIM、遊戲引擎以及虛擬實境技術,搭配頭戴式沈浸式虛擬實境裝置,為遠端BIM模型檢討帶來三項效益,包含自由探索、身歷其境以及快速討論。 本場BIM 知識沙龍的來賓有些正在開發沈浸式虛擬實境的相關應用,有些則正在評估是否要導入此技術。透過自由交流時間的體驗活動,釐清了許多來賓心中的疑問,儘管仍有些議題需要進一步探討,但參與者多半對擴增實境在工程上的展望抱持樂觀的看法。 圖三 來賓與主講人交流彼此經驗與觀點 11月場BIM 知識沙龍則邀請到臺大土木系博士候選人蔡沅澔,分享BIM在工程查核上的應用。該場討論從三個面相切入,探討BIM技術如何翻轉工程查核,包括簡化查核流程、預先模擬工程查核,以及大量搜集現場資料。
從簡化查核流程的方向思考,工程的施工品質有賴於是否符合設計及規範,以及檢討成效與缺失是否確實。然而過往繁複的查核作業易造成資料分散且難以追蹤缺失紀錄。因此,透過開發一套可輔助工程監造施工品質查驗作業的工具,應用關連式資料庫與BIM技術來建立查驗作業方法,即有可能改善監造現場查驗工作的查驗缺失。 從預先模擬工程查核的方向思考,若倚靠查核人員於工地現場決定抽查點,可能易受外部因素影響而忽略了重要的缺失,因此可運用資訊技術設計一套解決方案,讓監造單位可提前定義查核任務,由查核人員到工地執行預定的任務,並在查核任務結束後,自動連結查核表單與現場照片。 從大量搜集現場資料的方向思考,由於工程進行中產生的資料十分龐大,且許多資訊僅能在特定時間點獲取,因此,可運用自動貼附實地影像與BIM模型的概念,在有限的人力資源下,盡可能地提高資訊傳遞的即時性與完整度,來快速地記錄現場資訊。值得一提的是,來賓對於此研究需搭配準確的室內定位技術相當感興趣,並提及室內定位是眾多BIM應用的基礎技術之一,然而,在大多情況下卻難以找到合適的解決方案,甚至被迫擱置原本的構想。由此可知,室內定位是BIM應用相當關鍵的技術之一。 營造知識社群 3月可上路 BIM 知識沙龍未來將朝經營知識社群的方向發展,因此在試辦期間,也透過活動問卷蒐集各界人士感興趣的焦點主題。當前三場試辦期的BIM 知識沙龍結束後,將遴選合適的主題,並著手規劃知識社群,目前預計於2017年3月即可正式上路。當BIM 知識沙龍以知識社群為基本單位運行後,來賓亦可是主講人,甚至所有參與者都可以是主講人。長遠來看,社群的成員應會逐漸固定下來,最終形成自主學習與自主成長的知識社群。BIM 知識沙龍團隊將秉持服務的熱忱,以臺灣建築與營建產業的前景為己任,為產官學研的朋友們持續提供優質的交流環境。 2017年1月將舉行第三次試辦沙龍,若您有興趣與各界朋友一起聊聊天,請持續追蹤聯盟的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BIM.NTU)。 參考文獻 1. 臺大土木工程資訊模擬與管理研究中心,http://bim.caece.net。 2. 遠端建築資訊模型檢討平台,http://vbr2016.weebly.com。
1 評論
陳信竹
2/16/2017 08:45:21 pm
回覆
發表回覆。 |
文章類別
發佈時間
三月 20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