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儀 國立臺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系 BIM 研究中心 台灣 BIM 聯盟 營運長 謝尚賢 國立臺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系 教授兼系主任 2021 年電子計算機於土木水利工程應用研討會(CCACHE),為 國內土木水利工程界兩年一次的重要會議,重點在於強調資訊技術於 工程實務與學術上的研究、發展與應用,藉由各方的交流,提升土木 與水利工程之規劃、設計、施工之水準與品質。今年因應國內疫情, 參考國外研討會純線上作法仿照辦理,並特別增設了兩個場次的專業 論壇,邀請產官學專家來分享相關技術與實務經驗,期望藉由現場討 論,擘畫新資訊技術的未來並形成共識。其中一場論壇由臺大 BIM 研 究中心主任謝尚賢教授受邀主持,會議於 8 月 30 日 13:00~14:30 以 Google Meets 進行,引言人及與談人各以 10 分鐘時間簡報,結束後 再進行 40 分鐘之開放討論。此次論壇主題為:「台灣 BIM 發展之國 際化挑戰」,除主持人之外,另邀請到一位引言人,以及三位與談人 (圖一)。
0 評論
詹瀅潔 國立臺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系 助理教授BIM 研究中心副主任 林之謙 國立臺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系 助理教授/BIM 研究中心副主任 營建工程線上研討會 發表 150 篇文章第 25 屆營建工程與管理學術研討會於 2021 年 7 月 16 日由國立 臺灣大學土木系籌畫於線上舉辦(圖一,本屆研討會的籌備成員), 主題包括了規劃設計與專案管理、永續與營建、智慧基礎建設與建築、 營建資訊科技應用、BIM、數位孿生創新與應用、大數據、感測技術、 機器學習應用、韌性工程與風險管理、營建財務與經濟、工程採購與 民間參與、營建法規與爭議處理、設施與物業管理,以及其他營建工 程與管理相關課題等,總共約有 150 篇文章發表。儘管因受到 COVID19 疫情的影響,本屆研討會不得不以線上方式舉辦,稍有遺憾,但也 不失為一次難得的體驗,同時也是一種新嘗試、新挑戰,大家一起在 困境中尋找新模式,並學習新的溝通及分享方式。
謝尚賢 國立臺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系 教授兼系主任 因應全球氣候變遷 為永續人居環境超前部署近來全球氣候變遷的現象越來越明顯,森林大火與極端降雨導致 大淹水事件頻傳,不少地區的最高溫或最低溫也屢破紀錄,而致力於 幫人類創造及維護優質與永續人居環境(Built Environment)的土木 工程師,又該如何面對這樣的環境挑戰,採取什麼行動呢?土木工程 從規劃設計到營造完工,需要至少數年的時間,後續的使用維護時間 更是長達數十年,甚至百年,不易隨著環境變遷而能快速修改調整, 因此更是需要能夠超前部署,針對不同的未來情境,提早做好準備, 包括技術與管理能力,以及人才培育等。 隨著資訊科技的快速發展,人類在數位空間中的擬真能力也越來 越強,可以將現實世界的物件以數位孿生(Digital Twin)的方式再生 於數位空間中,並根據真實世界的行為準則來進行情境模擬,大幅地 提升了工程師超前部署的能力。最近十多年來的 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技術發展與應用,重點就是要提升工程師團隊 於營造施工前,就能掌握可能發生的問題與風險,及早準備因應的能 力,並完善設計整合與施工協作,也同時為營運維護階段的需求做好 準備。
謝尚賢 國立臺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系 教授兼系主任 BIM 研究中心主任 張國儀 國立臺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系 BIM 研究中心出版平台總編輯 座談會為台灣營建業啟動IPD敲門磚臺大土木工程資訊模擬與管理研究中心(以下簡稱臺大BIM中心)與台灣BIM聯盟於2021年5月20日,舉辦了一場主題為「整合專案交付(Integrated Project Delivery,簡稱IPD)&目標價值設計 (Target Value Design,簡稱TVD)」的線上國際座談會(The International Forum on IPD & TVD)。臺大BIM中心與台灣BIM聯盟多年來持續努力推動以BIM技術提升營建產業競爭力,一步步跨越各個階段向前推進。環視全球趨勢,BIM的發揮若要更上層樓,IPD (Integrated Project Delivery;整合專案交付)絕對是值得挑戰的重要議題。而TVD(Target Value Design;目標價值設計)則能協助設定IPD所有團隊角色之目標利益,消除各方可能產生之紛爭,建立互信,並凝聚團隊向心力。
本次國際座談會定調為在台灣啟動IPD議題討論的敲門磚活動,特別邀請到來自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日本Nohara Holdings公司、台灣富邦人壽不動產部、大成(Dentons)律師事務所等,曾在世界各地經驗過IPD的專家前來分享,除了為台灣營建相關產業帶來IPD各種面向的理解,也傾聽台灣業界對IPD及TVD的想法與意見。本次座談會主要邀請台灣BIM聯盟之會員企業的高層與講者進行對談,並於會後在線上公開發布座談會影片(連結為: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Ncidu2WB04),供有興趣之產官學界人士參考;此外,考量講者之國際性,本座談會以全英文進行。而由於台灣Covid-19疫情於5月14日陡然升溫,同時也發布三級警戒,雙北地區更成為疫情重災區,本座談會也只好臨時改為線上進行(圖一)。當日對談相當踴躍,也有不少深入實務討論(圖二),歡迎到臺大BIM中心的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BIM.NTU/)留言討論。 林之謙 國立臺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系 助理教授 謝依芸 國立臺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系 助理教授 汪立本 國立臺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系 助理教授 因應BIM發展 以Autodesk Revit作為教學軟體 去年(109學年)臺大土木系工程學系的必修課程工程圖學,首次嘗試將BIM之模型建置及理論應用導入課程之中,並以Autodesk Revit作為開始教學之軟體。選擇教授Revit主要是著眼於過去幾年BIM的蓬勃發展,無論在學界或是業界,相關研究與技術發展快速,這讓身為教師的筆者認為,對於土木系學生而言,操作使用Revit軟體已經逐漸從optional變成必備技能之一。此外,傳統學習Revit的方式,通常是先學習CAD;等到熟悉CAD操作之後,才進一步學習Revit。然而,要學好Revit,物件導向(object-oriented)之觀念非常重要,而學習CAD的過程中,往往沒有教授這方面的觀念。也因為如此,學生在開始學習Revit的時候,教師必須花額外時間去改變一些既有的思維(mindset),增加了學習上的困擾。因此,筆者希望藉由這門課,嘗試「直接導入物件導向概念」之可行性,讓學生從一開始就能學習相關思維,在之後操作Revit時能夠快速進入狀況。而最後的學習結果也證明,學生對於Revit的接受度很高,學習狀況也不錯,在期末時,多能實作出令人驚艷的作品。
柳儒錚 國立臺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系 BIM 研究中心專案協理
張泫沛 杰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總經理 王明德 台灣人居環境全生命週期管理學會 理事長 地方政府擴大參展 系統廠商研發設施維運平台 2020 世界面臨了嚴峻的 COVID19 考驗,導致人類前所未有的封 城、隔離及各種實體經濟活動的停擺。但是在太平洋西岸的台灣,卻 因為防疫有成,民眾警覺性高,生活彷彿未受影響似的持續進行著。 因此 2021 世界上唯一、也是第一個舉辦的大型智慧城市實體活動就 在台灣發生,象徵意義非凡。 今年是第 8 屆智慧城市論壇,主要分為智慧交通、物聯網應用、 智慧治理、智慧建築、智慧醫療、智慧教育、綠能永續、智聯安防 8 大主題。其中與政府相關的智慧治理與物聯網應用的攤位佔最大宗, 在政府的智慧治理上,有別於以往只有六都的展示,今年更多了金門、 宜蘭、新竹、台東等地方政府的參與。桃園市、新北市、高雄市的攤 位更比以往來的盛大,顯示了政府在推動智慧城市上積極的態度與實 踐成果;而今年在物聯網應用的另一個觀察,則是許多系統整合廠也 開始展示自己研發的設施維護管理平台,顯示各大廠開始注重營運維 護這塊市場,未來競爭應該會更劇烈。綠能永續則是新展區,說明在 循環經濟與永續發展的觀念影響下,大家對綠能永續的重視。而在物 聯網應用區中,最值得一提的,便是展場中唯一的一家營造廠,同時 也是台灣 BIM 聯盟會員的泛亞工程建設股份有限公司。 謝尚賢 國立臺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系 教授兼系主任 BIM 研究中心主任
張國儀 國立臺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系 BIM 研究中心出版平台總編輯 台灣參與國際技能競賽 成績優異 國際技能競賽(WorkSkills Competiton)由西班牙於 1950 年發起, 爾後國際技能組織(WorldSkills Interational)成立,每兩年主辦一次 世界性競賽,迄今已累積會員國超過 82 個國家(與地區)。其宗旨在 於藉由各國職業技能之競賽,加強全球青年技術人員間之交流與相互 切磋,提升各國職業教育與職業訓練的發展。 國際技能競賽迄今已舉辦了 45 屆,而台灣自 1970 年開始參與國 際技能組織,並於 1993 年 7 月 19 日至 8 月 2 日,於台北主辦第 32 屆之國際技能競賽。第 45 屆競賽則由俄羅斯主辦,於 2019 年 10 月 在喀山舉行,共計有 63 會員國 1,354 位青年組選手參與,台灣方面 派出了 50 名選手參加,一共獲得 5 金 5 銀 5 銅 23 優勝,成績斐然。 近年來有鑑於 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ling)在營建產業 中迅速升溫,引發浪潮,成為不可或缺的技能之一,因此國際技能組 織宣布,於 2020 年將 BIM 納入成為競賽之新職類。本來賽事應於今 年舉辦,但因全球 COVID-19 疫情之故,延後到明年舉行。誠如國際 技能競賽組織在其技術文件說明書中提到:「隨著 BIM 時代的到來, 設計與建築產業正處理著 BIM 旗下所出現軟體技術的爆炸式增長,……此意味著,憑藉現有的專業,在履行建築資訊模型建立者的 角色時,會面臨到不同需求、新的工作流程,以及新的技能。……新 技術透過增強、增添及修改,可創造出新的職業。建築資訊模型建立 者的角色是一個新興的職業,令人極為期待其未來的職業路徑發展。」 謝尚賢 國立臺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系 教授兼系主任
BIM研究中心主任 結合大數據 進行AI深度學習 近年來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簡稱AI)技術發展及應用熱潮再起,主要拜電腦的運算與資料處理速度持續快速成長,加上儲存與快速傳輸大量資料的能力也持續進步,使得深度學習(Deep Learning)技術得以實現,大大地增強了AI的自我學習能力,也因此推進了許多領域之自動化與智慧化。例如,汽車的自動駕駛、文件的自動翻譯,影像的自動辨識等。然而,AI的深度學習需要準備大量的資料,也需要輔以專業領域的知識才容易事半功倍,因此,土木工程的智慧化還是得靠土木人自己的努力,才能在資訊工程領域的領銜下,與其他領域一起應用AI來提升專業領域的智慧化。 GIS結合BIM 加強實體與虛擬空間互動整合 人類社會努力了幾十年才逐漸從文數字的數位世界,進入到2D然後3D幾何空間的虛擬世界,一直到最近20多年,才能逐漸開始應用虛擬世界來模擬所對應的實體世界中的不同情境,以利事先運籌帷幄,避免錯誤與風險。這些年來GIS(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地理資訊系統)及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建築資訊塑模)在土木工程的發展應用,就是呈現了我們在虛擬世界中建構及運用人居環境(Built Environment)的數位孿生(Digital Twin)來進行擬真的情境模擬與資訊管理的能力。而且,如同筆者在[1]中所述,近年來,當人類在虛擬世界的建設與操控能力大幅提升了以後,就開始致力於加強實體空間與虛擬空間的互動與整合應用。加上IoT(Internet of Things)技術的快速發展與普及應用,於是人居環境中充滿了各式各樣的感測器,無時無刻都在蒐集及交換人類各項活動(包括工程活動)的狀態資訊(即從真實世界蒐集資訊),而這些大數據(Big Data)就是可以讓AI進行深度學習的資料,因而將虛擬世界的運算結果回饋應用於真實世界中,提供人居環境更智慧化與自動化之各項生活服務。 劉以晨 國立臺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系 BIM 研究中心專案經理
周敬淳 國立臺灣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 博士生 首場BIM 機電認證考試登場 自2019 年開展BIM 建築認證後,臺大BIM 研究中心於2020 年11 月28 日推出首場BIM 機電認證,特別開放給台灣BIM 聯盟會員參加,報名人數非常踴躍。有鑑於目前業界對於BIM 機電專業求才若渴,希望藉由BIM 機電認證的舉辦,能為業界在人才招聘時有更明確的基準線可依循。本次機電認證考試要感謝多位業界專家積極協助擔任考試委員,制定題目、提供案例,並給予實務建議。也希望未來能有更多機電專家一同投入認證題庫的建置。 機電專業在學習上與建築大不同 機電的學習過程有別於建築,基本上可分為五大系統,包含電氣、電信、消防、給水以及排水。每個系統都是一種專業,因此對於甫入門的BIM 機電使用者相對吃力,使用者必須要先了解圖面所呈現的設計,才有辦法繪製模型。機電識圖在一開始需要花相當多的時間來學習,而學得透澈與否,對於機電建模的邏輯會有很大的影響。因此,認證考試特別將機電識圖視為一大重點。 詹瀅潔 國立臺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系助理教授臺大 BIM 研究中心副主任
賴冠帆 國立臺灣大學 土木工程學系研究生 國際營建自動化線上研討會 共221 篇文章發表ISARC 2020 國際營建自動與機器人研討會係由國際營建自動化及機器人協會(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Automation and Robotics in Construction, IAARC)按北美、歐、亞三洲各國輪流爭取主辦,藉以傳遞對全球營建領域自動化與資訊化相關議題(包含:土木與建築工程、能源永續發展、專案規劃與管理、建築資訊模型BIM、擴增與虛擬實境模擬AR&VR、3D GIS、機具自動化、智慧材料、物聯網、人工智慧、自動化監控、雲端大數據分析、資料探勘、資訊科技創新應用、設施維護管理及邏輯等)之關注與重視。故此國際研討會引領了營建業未來發展之重點方向,為國際營建領域學術圈之盛事。今年,ISARC 2020 原本預定於10 月27 至28 日於日本北九州舉辦,但礙於COVID-19 疫情影響,最後改為線上舉辦,共有221 篇文章發表。筆者非常榮幸有機會參與此次研討會,本文將為大家介紹在研討會中看到的一些研究議題及方向,以及第一次參加研討會,且是線上研討會的心得。 這次的議題分成以下幾類:自動化和機器人、BIM、檢查和監測、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營建管理和其他綜合領域議題。以下將簡單針對BIM 領域發表的文章內容和貢獻做一概述說明。 在 BIM 的相關文章當中,有一些有趣的應用。例如Hong 等人[1],透過BIM 呈現的建築影像作為機器學習的判讀資料,以協助設施的維護,筆者發現直接由現場人員拍照的照片數量不足,故他透過BIM來製造Machine Learning (機器學習)訓練時所需要的照片,圖一是一部分模型的架構,藉由輸入真實的現場圖片,來找到對應的BIM 模型圖片。 |
文章類別
發佈時間
七月 2022
|